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情感熱線
——題記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堅持不懈地努力追求幸福的女孩。
我清晰地記得,畢業留言冊上,所有的「願望」一欄,我寫下的都是執著而堅定的四個字:追求幸福。
我收集了很多有關「幸福」的句子:
當你對所處的境遇和生活感到滿足時,你便擁有了自己的幸福。所以幸福的註腳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
生病住院時,覺得健康就是幸福;孤獨時,覺得有家就是幸福;飢餓時,覺得有片麵包就是幸福;手頭拮据時,覺得有點錢就是幸福。所以幸福是得到你急需的東西。
幸福是需要比較的,很多人,他們辛苦勞碌,所缺少的東西比我們多得多,所負擔的生活的重量卻比我們重得多,和他們相比,我們不是很幸福嗎?所以幸福是知足常樂。
我小心地珍藏著它們,時常會拿出來仔細地品味一番。
而我自己,也一直在用心地捕捉著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幸福:
小的時候,我很好吃,又很聰明,所以很討人喜歡,經常能夠哄到大人們手裡的糖果,我開心地吃著糖果,幸福從嘴裡甜到了心裡。
稍大一些,我上學了,聰明的我成績一直非常好,老師表揚、同學們羨慕,鄰居家阿姨總拿我作榜樣,教她的孩子,小有成就感的我心裡總樂滋滋的。
再大一些,慢慢地懂事了,不再耍小聰明了,開始認認真鎮、踏踏實實地學習,成績依然很好,偶爾還幫家裡做點小事,洗碗、掃地、洗衣服之類。每天上學、放學,然後回到家裡,一家人圍著方桌,開心地吃飯、看電視,爸爸媽媽總是一個勁地給我和哥哥夾菜,家的溫馨令我感到快樂和幸福。
然而,漸漸長大之後,我開始慢慢發現家裡的氣氛變了,快樂、輕鬆的氣氛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緊張和不安。生活的艱難,瑣碎與繁雜,使得爸爸所有的壞脾氣全部顯露了出來,從此,爸爸媽媽開始了爭吵。
我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一直不好,爸爸一個人拿工資,每個月也就500多塊錢的收入,卻要供一家人的生活開支,供我和哥哥兩個人上學唸書。那時,家裡的生活很苦,我記得,我和哥哥每天中午放學回來,吃的最多的午飯是麵條就鹹菜,鹹菜是爸爸媽媽自己醃的,我們也幾乎沒買過新衣服,穿的都是別人家給的舊衣服。但即便是這樣,即便日子清苦了些,我和哥哥從沒有抱怨過,在我們看來,一家人能夠居住在一起,互相關心、互相疼愛,開開心心地生活、過日子,就是我們最想要的幸福。可是,一切沒有如我們所願,爸爸媽媽的爭吵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厲害,而且每一次的爭吵過後都是長時間的沉默。
慢慢地,時間久了,我開始從心裡怨恨我的父母,我為他們的爭吵感到難過,對每次爭吵過後留下的沉默感到恐懼。對我而言,那是一種聚集所有無奈所有悲哀的沉默,在這種沉默裡,我的心靈變得敏感而脆弱,我害怕和他們說話,更不敢也不會和他們溝通,我選擇了用沉默回答沉默,用眼淚撫慰自己。我本能地排斥著他們,我變得固執而倔強,我把自己偷偷地封鎖起來,一層一層、小心翼翼地包裹著那顆受傷的心,不想也害怕再受到傷害……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我開始一天天地成長,經歷了四年獨自在外求學的時光,感受了一個人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獨立工作和生活的日子。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經歷的逐漸豐富,思想的日益成熟,漸漸地,我發現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天天地變化著,我變得不再固執和倔強,稜角慢慢被修平;我變得越來越沉穩和安靜,內心的不安和怨恨慢慢在消失。於是,我開始試著重新去理解我的父母,理解他們生活的不易和艱辛。
我的父母,如普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心中裝滿了對孩子的愛,他們為了家庭,為了兒女,付出了很多很多。而他們自己,從小生活條件就很苦,也因此失去了讀書、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的機會,尤其是我的父親,3歲時就沒有了媽媽,又是家裡的老大,儘管他很聰明,很想讀書,卻因為條件限制只讀了一年書就輟學回家幹農活了,從此,每天都過著吃不飽飯、幹不完活的日子。所以,他們把一輩子的希望都寄托在兒女的身上,把全部的愛都傾注給了自己的孩子。他們省吃儉用、精心持家,供孩子讀書、求學;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是嚴厲地管教著子女。他們別無所求,只希望兒女們將來成才、長出息,過得比他們好,過得幸福。而我,卻曾經抱怨過他們,抱怨他們為什麼總是爭吵,為什麼每次爭吵過後留下痛苦的沉默。我沒有想過,父母也是普通的人啊,他們經歷的比我們多,責任和壓力比我們大,他們心裡的苦和累又向誰去傾訴?我還抱怨過他們為什麼就不能理解我和哥哥,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保證和給予,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溝通、心靈上的關愛,他們怎麼就想不到呢?可事實上,我們又真正理解父母多少,他們也是初為人父、為人母,接受的教育又不多,不太會和孩子交流、溝通,在關心和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難免有錯誤和過失。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沒有經歷過父母的經歷,所以很難真正體會和感受父母內心的苦痛和掙扎。我們的父母,因為一直經歷並感受著生活的不易和艱辛,一直承載和擔負著生活的壓力和重任,所以會變得急燥、不安和疲憊。
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即使有千錯萬錯,對兒女的愛沒有錯。愛之深、盼之切,才會過於嚴厲,才會恨鐵不成鋼。我們做兒女的,也應該多站在父母的立場和角度,用心去理解和體諒他們,和父母之間多一些交流和溝通,少一些叛逆和隔閡。
孩子再大,在父母眼裡,永遠都是他們最疼愛的孩子,即使將來做了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依然走不出父母愛的視線,而我們,可能也只有等到做了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才能真正明白和體會父母的愛。
對父母的理解和體諒,使我重新認識了自己,認識了生活,我開始客觀和理性地面對社會、面對我所能接觸到的人、事和物。我不再一味地抱怨生活不公平,不再總是對周圍的環境和人感到不滿。
我原諒了曾經傷害過我的朋友。她不是有心的。
我同身邊的同事、朋友友好地相處著。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經歷的不同決定了性格、思想以及生活境遇上的差異,彼此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相寬容。
我用一顆平常的心態去面對我所經歷的一切,快樂和痛苦、讚美和批評、喜悅和憂愁、順境和逆境。這些都是生活所給予我的最真實的內容。
我不再苛求一帆風順、事事如意,不再計較得失平衡、每一份付出都必須得到回報。
感謝生活,她及時地讓我醒悟並重新認識了自己,也因此給予了我更多的心靈收穫,使我對幸福有了更豐富的感受、更透徹的理解:
當我做完了一天的工作,騎著自行車在下班回宿舍的路上,吹著快樂的口哨時,心情是舒暢和愜意的。
當我回到宿舍,忙碌於廚房、客廳和臥室,做上一頓簡單、可口的飯菜,盡情地享受一個人的單身世界時,自由和快樂溢於言表。
當我想念異鄉的親人和朋友,抽出一直珍藏著的照片和信件,每次打開重溫時,心裡流淌著甜蜜的溫馨。
當我被很多善良的同事和朋友關心著,和他們一起分享快樂、分擔憂愁時,感動充滿了我的胸腔。
當我站在台前,面對無數觀眾盡情地演講,充分展示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時,一種因發揮和釋放自己後的巨大的快樂包圍著我。
於是,我認真詮釋著自己所感悟到的幸福,我要賦予她最充實、最豐滿的內容:
幸福是一種感受,是自己對生活最真實、最快樂的感受。當我們往這份感受裡注入更多內容:理解和寬容、關愛和體貼,成熟和睿智、大氣和從容,我們感受到的幸福會更美、更甜,更長、更久,更加豁達、更加厚實。
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人生不可能沒有缺憾,珍惜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用心對待她們;珍惜得之不易的學業和工作,努力做好她們;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平安、健康、還有愛,這樣的幸福才是最踏實的。
我欣賞和敬佩那些認認真真生活並且能夠從始自終地從事並熱愛著自己的工作的人們,他們雖然普通、雖然平凡,卻是真正的最幸福的人。
我同時欣賞和敬佩自己,因為我從沒有放棄過對幸福的追求,我的意念如初始般執著,即使是在我最悲傷、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我依然堅定著心中的信念,我堅信,只要心中充滿陽光、充滿感動、充滿自信,生活就永遠是美好的,值得我們去熱愛、去追求。
張越說:「只要走心的人,都是不會寧靜的」。
是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我的心靈得到了礪煉,變得更加充盈和豐富,更加堅實和柔韌。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和沉澱之後,我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真實和深刻地感受著存在於我生活中的每一個幸福時刻。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gushi_3.php?id=9221&s=120132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