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家庭急救
6小時內送入「綠色通道」
記者:在醫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為什麼還有很多中風患者被延誤治療?
凌鋒:中風的學名叫腦卒中。中風患者被延誤,原因有「三個不知曉」:
一是病人不知曉。病人手麻了,一時不會說話了,或者頭暈得厲害時,不知道這是腦血管病發生的先兆,沒有及時去醫院。而對中風患者來說,時間就是大腦,6小時內是急救的黃金期,超過6小時,許多腦細胞就無法恢復了。
二是一些「120」不知曉。某些120工作人員不知道哪家醫院有條件搶救中風患者。要麼把患者送到就近醫院,要麼家屬說送哪就送哪。「我們醫院搶救不了這種病人1如果沒送對地方,再輾轉其他醫院,時間就耽誤了。
三是一些醫生也不知曉。腦血管病是多學科疾病,接診醫生需要接受內科、外科、影像、康復以及急救知識的專門培訓。沒受過這方面訓練的醫生有可能出現誤診誤治。
記者:中風有哪些先兆?如何選擇醫院治療?
凌鋒:中風患者中十有七八為腦梗塞。當身體一側或兩側出現麻木,單眼或雙眼突然視物模糊,頭暈目眩,步態不穩,微笑困難,語言不清或劇烈頭痛時,可能發生中風。此時,盡量避免移動病人,迅速撥打120,不要叫出租去醫院。急救車到來前,注意將病人頭部墊高,偏向一側,便於嘔吐物流出,保持呼吸道通暢。
搶救中風病人,要選擇中風治療系統化的醫院。為強調中風治療的系統化,3月份在美國召開的國際卒中大會,專門把會標做成了一個插板式的拼圖,由預防、診斷、治療、內科、外科、康復、預後插板組成的大腦形狀,傳遞著這樣的理念: 防治中風,哪科都不能少。
記者:5年前,你們便成立了北京市腦血管病中心,圍繞腦卒中疾病開展多學科合作,打造中風急救的綠色通道。
凌鋒:我們是系統化治療的先行者之一,如今,在宣武醫院,由急診科、超聲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卒中小組醫生以及技術人員和護士組成的9人團隊,24小時值班,全天候待診急性腦中風患者。
我們跟120有通訊聯繫,病人運送途中,120就打來通知電話。病人還沒到,醫生已守候在急診室門口。病人一下車,直接送CT室。神經內、外科醫生們在CT室聚集,看了CT就做診斷,做了診斷便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這個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從病人進院到做完CT,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
病人住院兩三天後,康復科醫生就介入了。48-72小時內開展早期康復訓練,對降低偏癱、失語等後遺症有顯著療效。
通過綠色通道提供的這一條龍服務,目的就是讓患者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恰當的治療。
預防--
定期做「腦超」、「頸超」
記者:中風有突然發作的特點,一旦發病,許多患者會落下偏癱。那麼,要防患於未然,有沒有簡便的「預警」方法?
凌鋒:有,做血管超聲檢查。
如果把腦組織的血管比作一個水系,頸部血管就是大河的主流,顱內血管是支流。缺血性腦血管病70%是「主流」河道淤塞引起的,而CT、核磁共振只能檢查「支流」是否出了問題,發現「主流」的「敵情」要靠血管超聲和腦血管造影檢查。
血管超聲檢查簡便、無創,它是把探頭放在病人頸部、腦部等位置,發現血管狹窄的程度。
95%的中風發生在高血壓、糖尿並冠心並痛風、有中風家族史及長期抽煙者中,建議這類高危人群把血管超聲作為常規體檢項目,半年或一年檢查一次。主要做腦血管超聲(腦超)和頸血管超聲(頸超),兩項總花費300元。
記者:超聲檢查的準確性跟醫生的技術精度有無關係?
凌鋒:超聲的準確性有一定的主觀因素,跟醫生的手法有很大關係。超聲是利用探頭做檢查,探頭探到哪才能看到哪,如果病變血管探都探不到,何以偵查病情?我們遇到不少患者,血管狹窄已接近閉塞,轉了多家醫院都沒看出來。因此,做血管超聲檢查,最好去大醫院,找有資質、有經驗的醫生。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health_3.php?id=12769&s=117517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