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家庭保健
人造光照亮了我們的生活,使我們可以在夜晚工作或玩耍。然而,我們的生物鐘也被這種黑白顛倒的生活節奏所打亂,嚴重影響到我們的健康。
■燈光將健康置於危險境地
我們中的一些人,喜歡黑白顛倒,把黑夜當作白天,用本來該用於休閒和睡眠的時間去工作、旅遊、購物、鍛煉和參加社交活動。可是,夜晚的時間是有限的,你晚上做的事兒越多,睡眠的時間自然就越少。
現在的夜晚總是燈火通明,不得空閒。即使我們在睡覺的時候,路燈和安全燈還會照得黑夜亮如白晝。但我們會為從白天和黑夜的自然限制中「搶來」的自由付出高昂的代價。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醫生研究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人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得到充足的黑暗了。這種理論基於一個簡單的前提:我們的生物節奏在人造光出現之前的時間裡已發展到能充分利用白晝和黑夜的程度。然而,現在由於受到24小時晝夜不分生活方式的誘惑,忽視或減少我們所擁有的黑暗時間,可能會將我們的健康置於危險境地。
致力於反對光污染的組織「國際黑色天空協會」執行主席戴維·克勞福德博士說:「大量的健康和環境問題都是因為黑暗減少。所有生命形式一直都是以晝夜週期——生理節奏這樣的模式進化的。這是保持健康的關鍵。大量研究顯示,那些不以晝夜週期生活的人,他們的免疫系統會受到不利影響,這對他們的健康非常有害。」
雖然這種生活方式對我們的健康有弊無利,但現在已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超過20%的上班族如今在早晨7點到晚上7點這個時間段以外至少還要工作一段時間。全球旅行、上網、工作不穩定、24小時購物、看電視、通宵酒吧,這一切都將白天的界限向後推遲了。為了能在夜晚保持活躍,我們便需要燈光,結果自然晝夜節律週期、燈光和黑暗開始失衡,這種失衡充滿危險。我們正在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我們身體內部時鐘——生物鐘準備允許我們幹的事情之間造成衝突。
■黑暗肯定有黑暗的道理
第一屆國際睡眠大會3月末將在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舉行。該校分子神經系統學教授拉塞爾·福斯特說:「我們的生物鐘一直被比做管絃樂隊的指揮,因為人體的多重節奏就如同那支管絃樂隊的不同樂器組一樣。生物鐘讓我們適應了活動和休息的不同需要。這能確保我們的內部器官保持同步:我們各種內部系統——溫度、警惕性、血壓等一起合作。另外,生物鐘還能自我調整適應晝夜循環。一旦變成24小時不分晝夜的生活方式,減少或忽視黑暗,我們就會失去人類數百萬年來依靠進化所具有的各種優勢。」
生物鐘被打亂的影響在日益增多的夜班大軍中體現得最為明顯。研究表明,在連續上了幾年夜班後,許多工人就永遠無法調整回原來的生活節奏,他們的生物鐘完全被打亂。當早晨的燈光促使他們的生物鐘準備活動的時候,他們卻疲憊地回家倒在床上。而當黃昏的餘暉「提醒」他們準備休息時,他們卻又要返回去工作。
一旦開始工作,不顧對黑暗和睡眠的渴望,終將讓他們付出代價。福斯特說:「我們大家都知道,壓力反過來會抑制免疫系統的活動。」明亮的燈光、咖啡因和尼古丁,這一切都會人為地刺激我們保持興奮。研究顯示,夜班工人出現壓力、便秘、胃潰瘍、憂鬱症、心臟病和癌症等一系列疾病的概率更高,也許這並不令人吃驚。例如,研究人員2001年在西雅圖對800名婦女所做的調查發現,上夜班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60%。
然而,還有另一種理論可以解釋上夜班的女性患乳腺癌和直腸癌的概率為何比常人高。由於褪黑激素總是在夜晚出現,它也被稱為「恐怖激素」。但明亮的人造光能大大減少褪黑激素出現的頻率。研究人員目前還不太清楚褪黑激素對健康的影響。
■燈光或許招來嚴重疾病
但一些科學家,尤其是美國科學家,認為夜班工人患某些癌症的概率高與褪黑激素水平低有直接的聯繫。一份提交給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的研究報告顯示,褪黑激素能使感染了人類乳腺癌細胞的老鼠身上的腫瘤增長速度減緩70%。一旦將老鼠置於持續有光的環境中,腫瘤增長速度會迅速上升。
一些科學家對此又進行了深入研究。美國托馬斯·傑斐遜大學神經病學家喬治·布賴納德向我們提出了這樣的忠告:無論我們是否上夜班,但為確保褪黑激素的正常水平,我們都要十分謹慎,盡量避免在晚上接觸到光。布恩納德的研究表明,人體生物鐘能夠受到波長較短的光的影響。夜晚的燈發出的一般都是波長較短的光。他的研究還顯示,這種波長短的光會減少褪黑激素的生成。直到最近,人們還認為只有日光才會強烈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內部系統。
另一位研究人員建議父母不要讓孩子亮著燈睡覺,他認為,夜晚燈光和兒童患白血病存在著潛在的聯繫,盡量這種說法並未得到證實。20世紀後半葉,5歲以下兒童白血病的發病率增長了50%,許多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我們日益依賴人造光的結果。去年秋天,兒童白血病大會在倫敦召開,大會結束後,康涅狄格大學腫瘤流行病學家理查德·史蒂文斯說:「我本人夜晚不會在孩子的臥室裡亮燈,除非有證據證明這種做法安全。有令人感興趣的證據表明,褪黑激素具有減少腫瘤危險的特性,所以夜晚的人造光與兒童白血病之間可能存在聯繫,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另一方面,福斯特認為這些理由中有許多「過分誇大」褪黑激素的抗癌特性。他說:「褪黑激素的確會被光抑制,但實際上我們並不真正瞭解它對健康的影響。要想證明其抗癌特性,我們還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我認為,免疫系統受抑制更有可能解釋上夜班的工人患癌症概率高的原因。」
■剝奪黑暗曾是一種體罰手段
儘管如此,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黑白顛倒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某種影響,即使我們不上夜班。薩裡大學睡眠研究中心主任德克·迪吉克博士說:「我們現在清楚,我們對在夜晚暴露在某種亮度的燈光下是敏感的。雖然我們對其產生的影響並不十分確定,但我們認為即使是房間的普通燈光也能對我們的生理有一定的作用。」
迪吉克博士說:「目前我們對這些方面還沒有足夠多的研究,但這的確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從科學角度上講,我們應在光線暗淡的房間睡覺。不要忘記,在我們進化的自然過程中,黑暗就是黑暗。」對普通人來說,無所不在的人造燈光和24小時晝夜不分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最緊迫的問題是被剝奪了睡眠時間。缺乏真正、持續的黑暗影響了我們的睡眠質量。當然,這也會影響睡眠時間的長短。一方面,我們正在延長白天的界線,但另一方面,我們卻無法延長黑夜的界線。
福斯特說:「我認為關鍵問題是由於夜晚受到各方面的影響,睡眠時間被大大縮短。所以我們試圖用興奮劑和鎮靜劑來調節生物鐘,24小時晝夜不分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普遍。」其實,人類早就知道失去了黑暗對人體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一直讓你處在亮光下,曾是一種體罰手段。(楊孝文 任秋凌)
來源:北京青年報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health_3.php?id=8576&s=1185206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