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知識大全 - 解析「發燒恐懼症」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心理分析

解析「發燒恐懼症」

一位京郊農民打進電話,說自己發燒已經3天了,體溫最高時37.5℃,到衛生院就診,拍了胸片,做了化驗,醫生排除其患上非典,但他自己心裡很不塌實,他的女朋友也發燒了,他心裡緊張得不行……

一位母親打來電話,說她讀高中的孩子發燒兩天了,她白天不敢帶孩子去醫院,因為有三怕:一怕到醫院出現交叉感染,二怕引起周圍鄰居的猜疑,三怕孩子真是非典。她只能夜裡帶孩子去醫院,醫生排除她的孩子患了非典,但孩子近40℃的高燒依然使她很恐懼。她不敢出家門,不敢與人接觸,尤其害怕鄰居的眼神……

近來,類似這種因發燒而害怕染上非典的電話每天都有數十個,在這些電話裡,發燒幾乎和非典劃上了等號。儘管有關專家和媒體一再聲明發燒不等於非典,但是這種「發燒恐懼症」還是在一定範圍內滋長、蔓延。

上面說到的那位農民自認為患上了非典,儘管醫院的各項檢查已經排除了疑似非典的可能,但他還時刻懷疑自己可能是非典。這種過分的關注使他整天憂心忡忡,無法正常生活,使本來就虛弱的身體雪上加霜。持續的心理緊張會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使身體各器官正常的工作被打亂,不但不利於身體的康復,還有可能引發其他病症。

那位母親在電話中訴說的問題反映的是目前的一種普遍現象,這是心理學行為治療理論中所說的「泛化」現象,即由於某種特定刺激形成後,另外一些類似的刺激也會誘發同樣的條件反應,新的刺激越接近原刺激,條件反應被誘發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某人曾被某種蟲子咬傷,產生了對昆蟲的恐懼,後來發展到害怕一切昆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非典的症狀之一是發燒,但並不是所有的發燒都是非典。其實,這個簡單推理大家都明白,只是由於特殊時期人們不自覺地進入了「泛化」現象之中。發燒患者周圍人群所表現出的恐慌、擔心甚至躲避的行為或異樣的眼光,給患者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

有發熱症狀的患者及其周圍人群應如何減少恐懼呢?1.發燒患者本身要去設有發熱門診的醫院就診,用科學的臨床檢驗確定是否患非典。

2.發燒患者排除非典和疑似病症之後,在消除緊張心理的同時應積極治療由於炎症或其他病毒引起的發熱,充分休息,保證睡眠。充足的睡眠是恢復體力、抵禦病毒侵襲的重要保證。

3.發燒患者還要充分理解周圍人對自己的迴避行為,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周圍人的恐懼,盡早治癒疾病,消除周圍人的擔心。

4.發燒患者周圍的人應該擺正心態,積極防護,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發燒患者。這種客觀的態度非常重要,它有助於減少恐慌,增強最終戰勝非典的勇氣和信心。 北京回龍觀醫院 肖迅

健康報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health_3.php?id=9186&s=1236795110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