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活小常識 - 容易導致錯誤理解的食物名稱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食品安全

容易導致錯誤理解的食物名稱

在日常生活中,在烹飪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烹飪原料,單從名稱上看,很難知道是什麼東西。若望文生義,容易導致錯誤理解,甚至造成以訛傳訛,形成笑話。今舉幾例加以辨正。

一、西米西米非米,因為西米並不是像糯米、粳米、秈米等傳統上的農作物米類,而是一種用澱粉加工成的米。西米原是印度尼西亞的特產,是用一種生長在熱帶的西谷椰樹用所儲的碳水化合物,加水調成糊狀,去掉木質纖維,洗滌數次後得的食用澱粉,而後再經搓磨過篩製成顆粒,即西谷米。根據顆粒大小又分為珍珠西米和彈丸西米,用來製作各式各樣風味的西米粥品或點心。

二、淡菜淡菜並不是蔬菜,而是一種海產品,是取貽貝(俗稱海虹)煮熟的肉乾制而成,因加工時不加鹽故稱淡菜,也有的地方叫殼菜,食用前須用溫水發制。

三、發酵粉發酵粉又稱發粉、泡打粉。嚴格地說發酵粉的叫法是錯誤的,因為發酵粉不能發酵。所謂的發酵,是採用生物菌,讓其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繁殖增生,分泌酵素,發生一系列生化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而發酵粉是由一些鹼劑、酸劑和其他添加劑配合組成的復合膨鬆劑,根本沒有酵母菌,也不會發生生化反應。其性質作用是:在遇熱的情況下分解成相互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使製品膨鬆。

四、天鵝蛋天鵝蛋並非是天鵝的蛋,而是一種學名叫紫石房蛤的冷水性雙殼貝類,其體大味美,形如鳥卵,又如天鵝蛋一樣稀有難得,故稱天鵝蛋。天鵝蛋肉質肥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不可多得的海珍品。

五、馬蹄馬蹄並非是馬的蹄子,而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學名荸薺,市場上賣的一般分干、濕兩種,干的叫馬蹄(濕的叫地栗)。鮮食、煮食、配菜或加工成澱粉再用皆可,因其形狀扁圓,表面光滑,多為赤褐色或黑褐色,極像馬蹄,故而得名。

六、蝦油、蠔油蝦油、蠔油實際上並不是油。真正的蝦油是利用鮮蝦加工干制時的湯汁,加入食鹽、香料等熬製而成液體調味品。在制蝦醬時浸出的滷汁,經發酵後也稱蝦油,質量次之。蠔油即蠣子油,是用煮沸的海蠣子濃縮加工而成,可分為淡質蠔油和成味蠔油兩種。蝦油、蠔油都是鮮味調味品,主要用於提鮮和味、增香壓異,燒菜、涼拌、制湯皆可。

七、魚肚動物的胃俗稱肚,如豬肚就是豬的胃,牛肚就是牛的胃。按這個邏輯,很多人以魚肚就是魚的胃,其實是搞錯了。魚肚是新鮮優質魚鰾的干製品,魚鰾是一種氣囊狀器官,主要是調節魚體比重,以便於魚的上浮和下沉。魚肚富含膠質,故又稱魚膠,烹成菜餚,上口柔糯潤滑,滋味腴美回香,被列為高檔筵席的佳餚。

八、鮑魚、墨魚鮑魚和墨魚都不是魚。我們知道,魚類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動物,用腮呼吸,以鰭游泳。鮑魚是一種單殼軟體動物,屬貝類,據《記海錯》記載,鮑魚原名鰒,而鮑魚是指加工的魚乾,後來《說文》中把鰒命名為鮑魚,這種貝類就普遍稱為鮑魚,一直延續至今。墨魚學名烏賊,雖也用腮呼吸,但一無鰭,二無脊椎,我們看到支撐魚體的烏賊骨,是已經退化的貝殼,所以不是魚,是軟體動物。

烹飪原料的名稱如滿園奇花異草,美不勝收,名稱的取得也各有由來,還需我們多加學習,認真研討。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shenghuo_3.php?id=2924&s=1228884865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