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活小常識 - 苦夏已過,快貼秋膘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健康常識

苦夏已過,快貼秋膘

立秋,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過去民間對節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係。「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民間流行「貼秋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從唐宋時起,我國人民就有在立秋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7粒至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據說可以一秋防痢疾。到了清朝,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

現在我國各地立秋食俗也不相同。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魯東地區就有「立秋開頭坐一坐,來年春天要挨餓」的俗諺,提醒人們加緊農事勞作,奪取豐收。萊西農諺則說:「入伏下雨伏裡旱,立秋下雨吃好飯」。同樣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的說法。意思是農曆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若立秋日在農曆六月,則五穀不豐還會歉收。對於過去只能靠天吃飯的農人來說,立秋的意義可就不僅僅限於吃了。

在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

其實,關於「貼秋膘」,每年我們都探討,該不該急著「貼秋膘」的問題就尤為值得重視。專家認為,立秋後是生津養陰的好時節,高脂肪並不利於養生;同時,由於現代人的飲食習慣與需要貼「秋膘」的古人相比,已經營養過剩了。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shenghuo_3.php?id=3476&s=1180608775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