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生命物質的催化劑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維生素--生命物質的催化劑

早先維生素是從米糠中分離出來的一種晶體,人們只知它對防治鴿子的多發性神經炎有效。後來發現維生素竟與人類的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是生命的物質催化劑,離開了維生素,生命也就不可能延續了。

維生素的種類繁多,但在天然食物中的含量都很有限,人體每日對其的需要量也有限,常以毫克或微克計量。一般情況下,機體容易缺乏營養上要特別注意的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B2、B6和維生素C。

維生素A 維生素A又稱視黃醇,僅存在於動物界中,其中動物的肝、肉、乳中含量最為豐富。維生素A的前體是胡蘿蔔素,多存在於橙黃色植物中,如胡蘿蔔、玉米、柿子等。另外,許多深絕色蔬菜中也含有較豐富的胡蘿蔔素。人體攝入胡蘿蔔素後,在肝臟及腸粘膜中轉變為維生素A,並可在肝臟中貯存。

當維生素A缺乏時,暗適應能力降低,即出現通常所說的「夜盲症」。兒童還會出現皮膚乾燥、增生、角化過度,導致干眼玻嚴重時還會引起角膜潰瘍、穿孔甚至失明。若維生素A長期不足,孩子的抵抗力會下降,經常感冒、氣管發炎、腹瀉,甚至出現泌尿道結石。

但兒童若過多攝入維生素A,也會發生慢性或急性中毒。其中慢性中毒表現為生長停滯、皮膚粗糙、頭髮無光澤且易脫落、肝脾腫大、骨骼疼痛,嚴重者會引起運動障礙。急性中毒表現為頭痛、視力模糊、復視、噁心嘔吐、眩暈、嗜睡、顱內壓升高等。做父母的一定要對孩子日常的不良反應引起重視,以防發生不測。

B族維生素 B族維生素在食物中含量較為豐富,但由於人們加工食物不科學,沒有注意對它們的保護,往往加熱過度,或加鹼過多,都會破壞B族維生素,使其大大損失,導致人體攝入不足。

維生素B1 即硫胺素,主要存在於種子的外皮及胚芽中,米糠、麥麩、黃豆、酵母和瘦肉中也含較多的維生素B1, 且容易被小腸吸收。但機體貯存維生素B1的能力有限,必須每日由食物供給。通常1歲以內的嬰兒每日需維生素B1 0.4毫克, 兒童可據年齡不同分別為0.6—1.3毫克。維生素B1又稱抗腳氣病維生素。 當機體缺乏維生素B1時,會患腳氣病,它不同於一般的真菌感染造成的腳氣病,患這種病後,體質衰弱,易疲倦,嚴重者會出現頭痛、失眠、眩暈、食慾不佳,甚至會出現胃腸症狀和心動過速。為預防維生素B1缺乏症,日常食物不能過於精細,要經常吃點粗雜糧。

維生素B2 即核黃素,廣泛存在於麥芽、黃豆、 小麥及動物的肝、腎中,酵母中含量也較豐富。維生素B2易被小腸吸收,但一般認為體內不能貯存,因此每日須由食物供給,兒童對維生素B 2的每日需要同維生素B1相同。當機體內維生素B2不足時,會導致唇炎、舌炎、口角炎、陰囊皮炎、眼瞼緣炎、畏光等。

維生素B6 維生素B6分佈很廣,其中蛋黃、肉、魚、奶、白菜和豆類中含量較多,並且腸道內的細菌也可合成一部分,它是蛋白質代謝中輔助酶的組成成分。

維生素C 維生素C廣泛存在於新鮮水果及綠葉蔬菜中,尤以西紅柿、桔子、鮮棗、彌猴桃等含量最為豐富。但由於乾燥、久存或磨碎等,易使維生素C氧化,而遭破壞。許多動物能在體內利用葡萄糖合成維生素C,因此一般不需外源補充,而人、猴等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須由食物供給,我國推薦的嬰兒及兒童每日維生素C的需要量,按不同年齡分別為30 ̄50毫克。

維生素C具有防止壞血病的功能,又稱抗壞血酸。當體內嚴重缺乏維生素C時,能引起壞血病,主要症狀是毛細血管脆性增強,牙齦和毛囊及其四周出血。維生素C缺乏還會導致骨鈣化不正常和傷口癒合緩慢。

維生素D 維生素D包括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主要來源於動物和植物,其中維生D3在動物的肝、奶及蛋黃中含量最豐富;維生素D2在植物油和酵母中含量最豐富, 但人食用後須經紫外線照射,維生素D2才易被人體吸收。維生素D具有抗佝僂病的作用, 故也稱抗佝僂病維生素。當兒童對維生素D攝入不足時,可患佝僂病,其早期症狀是夜驚、出汗、禿髮。預防佝僂病最具實效的方法就是曬太陽,因為皮膚經日光中紫外線照射後可形成大量的維生素D3,有些家長一味地給孩子服鈣片是是不太科學的,因若維生素D攝入不足,服再多的鈣片也不易被吸收。通常嬰兒可每日服用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 稍大的孩子每日戶外活動3小時左右,即可供給充足的維生素D,達到預防僂病的目的。若長期大劑量服用濃縮魚肝油精,會導致維生素D過多症,主要表現為食慾不振、體重下降、乏力、噁心、嘔吐、腹瀉、多尿、煩燥等。因此,兒童在接受日照情況良好時,就不必口服維生素D或魚肝油了,以免發生中毒。

維生素E 又稱生育酚。這是由於早期科學家發現,在動物鼠實驗中,維生素E與生殖能力有關,缺乏維生素E的老鼠無法具有正常的生育力。不過在人體並沒有這樣的報告。而由維生素E的的結構來看,它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保護身體細胞膜的完整,不會受到自然界中的氧化因素所破壞,就此點來看,似乎對防止老化或防止癌症有一定的幫助。

然而真正缺乏維生素E的人非常少,因此可以說大多數人由飲食中所得到的維生素E,已經充足,無需多補充。維生素E廣泛地分佈於動植物組織中,飲食中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是植物油,如麥胚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豆油,但橄欖油中含量不多。其他如深綠色蔬菜、核果、豆類、全穀類、肉、奶油、蛋中均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E。維生素E屬脂溶性維生素,需要有膽鹽和脂肪存在的條件下,才能被人體吸收。一般說來,烹調過程也會影響維生素E的量,冷凍後再炒的食物,其含量減少,輾成粉狀的穀類,其維生素E的含量只及原來的20%。

維生素E缺乏的情況是極為罕見的。如果真的缺乏了,在人體中可以引起輕度貧血、紅血球溶解、神經反射異常等臨床現象。相反,由於近幾年對維生素E功效的宣傳,諸如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肝功能障礙、肌肉鬆馳、性功能衰退、毛髮脫落等,使維生素E亂用多用的現象不斷發生,維生素E,在脂溶性維生素中,算是較無毒性作用的。但過多服用,對心臟病人不利,可以導致血壓升高、膽固醇增多,使心血管病人的病情加重。而正常人過多服用,可以造成男性的雄性激素減少,女性則會出現經血不調等症狀。

維生素量雖微小,作用卻很巨大。任何一個普通家庭,在餵養孩子時,把各種維生素的供給量精確到毫克甚至微克,都是不可能的。但是,任何一種維生素又不能攝入太多或不足,否則將會造成嚴重後果。但是,只要家長注意了食物多樣化、加工講科學、吃飯不挑食、戶外多活動,各種維生素就會平衡、適量地為人體所用了。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