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戰爭中的意外事件:俄軍援軍遭遇大敗
到了24日,戰場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緬希科夫率領俄軍援軍出聯軍的東北方,他的意圖是切斷連接巴拉克拉瓦與塞瓦斯波托爾的沃龍佐夫大道並威脅巴拉克拉瓦。因此爆發了著名的巴拉克拉瓦戰役(詳見該詞條),產生了著名的科林·坎貝爾的淺紅色隊列和卡迪根伯爵輕騎兵死亡衝鋒。
戰後的第2天,俄軍在霍姆山脊向英軍第2師發動了一次小規模的進攻。目的在於打通從因克曼橋到沃龍佐夫大道的驛道。俄軍上校費德羅夫率領6個營的部隊突入英軍一個次要陣地,但被山脊上英軍的炮火趕了回去。這場戰鬥被稱為小因克曼之戰,因為不久這裡還有一次規模大許多的戰鬥。俄軍損失了270人。在戰鬥中英軍第2師指揮官埃文斯爵士不慎從馬上摔了下來,受了重傷,指揮權被移交給該師第1旅的指揮官彭尼法瑟准將,後者將指揮第2師參加後來的戰鬥。
聯軍繼續炮擊塞瓦斯波托爾。但聯軍的破壞越大,俄軍的工事反而恢復的越強。冬天將至,狂風和大雨交加,聯軍甚至感覺塞瓦斯波托爾都會被捲走。拉格倫勳爵非常勉強的走訪了軍營以穩定軍心。不久拉格倫不再出現,下層出現怨言,但拉格倫本人對於部下的困難和痛苦也束手無策,他顯然無法讓倫敦白廳知道他的實際需要。小因克曼之戰後,俄軍在外圍徹那亞河谷聚集力量,一周後緬希科夫的野戰部隊增加到120000人,這是非常可觀的力量。此時英軍只有25000人而法軍有40000人。聯軍兵力處於絕對劣勢。
小因克曼之戰以後,英軍的部署情況是這樣的:第2師依然固守霍姆山脊,第1師的近衛旅在磨房附近的驛路上。第1師的另一個旅高地旅留守巴拉克拉瓦。第3師和第4師的營地展開於磨房西面。輕騎旅的殘餘支援近衛旅。重騎旅跟隨拉格倫的指揮部。因克曼山脊突兀於徹那亞河南岸,由森林覆蓋,最高海拔636英尺,平均400英尺。西南方是卡林那吉峽谷,峽谷的另一側是由卡林頓指揮的輕裝師把守的維多利亞山脊。正對英軍第2師霍姆山脊陣地的是謝爾山。
俄軍認為英軍戰鬥力弱於法軍,因此決定將打擊重點放在因克曼的英軍。俄軍的計劃是由索莫諾夫將軍率領的19000人從塞瓦斯托波爾出發沿因克曼山脊前進,在謝爾山西部建立炮兵陣地;保羅夫將軍的16000人將通過因克曼橋穿過峽谷佔領謝爾山的東半部。這又是一個分進合擊的計劃,俄軍「精於此道」。彼得哥爾查科夫親王率領22000人牽制右翼法軍的行動。索莫諾夫和保羅夫的部隊在謝爾山匯合後,由坦蘭堡將軍統一指揮進攻霍姆山脊,最終目的地是磨房和驛路與沃龍佐夫大道的交匯處。到那時,哥爾查科夫親王再次從東方加入攻勢,完成對英軍的包圍。俄軍的計劃雄心勃勃,一旦實現英軍將陷入滅頂之災。但真實的因克爾曼戰役卻因為俄軍自己的配合不力和法軍師長皮埃爾·約瑟夫·弗朗索瓦·博斯凱的機動增援而失敗。參戰的40000多俄軍傷亡10729人,其中包括6個將軍和256名軍官。英軍士兵死亡597人,1860人負傷;39名軍官陣亡,750人受傷。法軍士兵死亡130人,750負傷;軍官死亡13人,負傷91人。從陣亡者的表情看,很多英軍死於白刃戰。按慣例,受傷的人被後送到君士坦丁堡附近的斯庫台裡。但很多傷員死在路上和醫院裡。拉格倫被授予陸軍元帥,博斯凱被授予軍團榮譽勳章。對塞瓦斯托波爾的直接攻擊又被推遲了,戰鬥暴露出的一個嚴重問題是野戰通訊不足。緬希科夫親王受到一封來自教會的信譴責法軍搶劫了一座俄國教堂,這是戰鬥後的一個小花絮。
因克曼的戰鬥是俄軍最後一次大規模試圖解圍的戰鬥。俄軍的戰鬥計劃很有雄心,選擇大雨之夜開始進攻也出其不意,下雨同時限制了聯軍的步槍優勢。在戰役開始對俄軍十分有利,但總司令緬希科夫沒有考慮到地形特點,並且低估了膛線武器的優越性,並且以密集戰鬥隊行與之徒勞的進行戰鬥,步兵不會以散兵隊行作戰,造成俄軍的巨大傷亡,可見俄軍的技術上的差距最終導致戰鬥失利。俄軍表現很英勇,這不足以抵消米尼步槍可怕的殺傷力。聯軍方面英軍在打擊後更加處境不妙,法軍將在以後的攻城戰鬥中承擔大部分任務,致使英法聯軍無力執行總攻塞瓦斯波托爾的作戰計劃,而轉如曠日持久而又艱難的冬季圍攻。
因克曼之戰後,英國國內鑒於傷亡巨大而反響強烈,政府成立一個委員會來調查前方情況並評估是否需要攻佔塞瓦斯托波爾。委員會成員觀點各異,有的主張立即進攻,有些則乾脆主張撤出克里米亞。引發爭議的關鍵是俄軍已經鑿沉了黑海艦隊,英國已經達到攻擊塞瓦斯托波爾的目的,剩下的就是是否追求令人信服的勝利的問題。委員會最終決定讓英軍在城外高地固守待援,度過1854年的冬天。對於前線英軍來說,這意味著不管能否得到充分的補給,軍隊要靠自己的努力熬過冬天。11月4日,一場風暴光臨克里米亞半島,皇家海軍艦隊損壞嚴重,英軍在巴拉克拉瓦的港口也無法接納運輸船隻進入。英軍營地的帳篷被撕成了碎片,補給品被刮的不知去向,部隊飢寒交迫。在`巴拉克拉瓦,補給品並不缺乏,但軍需部門無力將這些物資運到前線的高地,因為沒有足夠的草料餵養運輸用的牲口。騎兵的馬匹也因為缺乏草料甚至相互吃尾巴。法軍的情況要好於英軍,因為法軍補給港的條件好於英軍,風暴造成的損失較小,而且法軍前線離港口距離不遠。巴拉克拉瓦戰鬥的失利導致沃龍佐夫大道的丟失,如果沃龍佐夫大道還在聯軍手裡的話,補給問題將大大減輕。11000聯軍士兵整日忙碌於從巴拉克拉瓦到前線營地之間的補給運輸,他們沒有工具,只能靠人力背負。有些夜裡,整個英軍陣地上只有300人參與警戒。直到1855年1月,一條7英里長的鐵路建成,巴拉克拉瓦的補給品特別是藥品直接送到了前線的高地上,補給危機終於減輕了。英軍運輸船隊的指揮官海軍上將鮑瑟也飽受職責。此君坐鎮君士坦丁堡,根本不知道前線到底需要什麼,結果很多運輸船返回君士坦丁堡時貨物被拒收還留在船上。巴拉克拉瓦的碼頭也是一片混亂:麵粉從編織袋裡散落出來,彈藥箱、木頭、火藥桶和腐爛的肉製品胡亂堆放在一起。還有一個醜聞被倫敦的新聞界捅了出來:儘管整個冬天士兵們痛苦異常,但軍官們卻躲在海上的軍艦上過著舒適的生活。
因克曼之戰後前線只發生了一些小的戰鬥。1855年1月10日,俄軍對巴拉克拉瓦發動了一次小進攻。1月17日,俄軍攻擊了由土耳其軍把守的耶夫帕托利亞,那裡是聯軍最初登陸的地方。這些進攻都沒有取得成果。1月26日,撒丁王國對俄國宣戰,並派兵15000人到克里米亞。撒丁首相加富爾認為此舉有助於法國在奧屬意大利問題上支持撒丁。此時英國國內對阿伯丁政府批評加劇,導致阿伯丁政府於1月31日垮台。2月5日,強硬派帕麥斯頓勳爵組閣上台。他立即命令聯軍發動進攻。2月20日,聯軍在徹那亞河發動攻勢,但因暴風雪而終止。
1855年3月2日,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盡。一般認為他是因為感到絕望而自殺。但克里米亞遠在天邊,即使丟失也不是什麼大災難。他的哥哥亞歷山大在1812年丟失莫斯科的時候都沒有絕望過。如果尼古拉一世絕望,那麼早在1854年奧地利迫使俄國退出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時他就應該退出戰爭。新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尼古拉一世的長子登極。他立刻召回了緬希科夫親王,代之以米哈依爾·戈爾恰科夫親王。後者在多瑙河失敗後顯然又得到新沙皇的重用。亞歷山大二世也積極外交活動,他授權在維也納的俄國大使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考慮和平的可能性。3月15日,談判在維也納開始。哥爾查科夫家族的第三號人物出場了。亞歷山大哥爾查科夫是前面兩位戈爾恰科夫兄弟的堂兄弟,他也是俾斯麥時代唯一能和俾斯麥抗衡的外交家。
聯軍的情況到了3月得到根本改觀。鐵路投入使用,土耳其勞工到達,西班牙騾子作為運輸工具也運到戰場,軍中的不法承包商和小販被趕走。聯軍隨著春天的到來而雄心勃勃,準備再次攻擊塞瓦斯波托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