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元之亂的過程是怎樣的?保元之亂的結果及歷史影響
保元之亂是一場1156年7月發生於日本的內戰,對陣雙方為後白河天皇和其支持者平清盛、源義朝等,以及崇德上皇和其支持者平忠正、源為義。
激烈交戰
到七月十日,雙方準備接戰,崇德、賴長營中驍將、善使弓箭的源為義的八男源為朝主張對敵採用夜襲的策略,他算定在敵營的長兄若被重用為主帥,必定會採用夜襲,但為朝的正確提議被死腦筋的賴長否決了。為朝推測的沒錯,敵營果然起用了他的長兄義朝為帥,義朝果然也採用了夜襲的策略。七月十一日凌晨,平清盛、源義朝、源義康(足利義康)兵分三路撲向了崇德上皇駐紮的白和殿,並乘風縱火,點燃了賴長、為義、忠正等人的宅邸,一時火光瀰漫。崇德上皇一派的武將雖奮力抵抗,但崇德上皇嚇的先跑了,導致軍心潰散,於是全軍潰敗。籐原賴長被流矢所傷,落荒而走,戰死於木津川的船中。敗眾也紛紛投降了。
交戰結果
崇德上皇落敗,跑到仁和寺準備出家,但最終還是被流放到贊岐,最後在淒涼和窮困中鬱鬱而終。平忠正、源為義、平家弘、源賴憲被斬首,源為朝先是逃亡,後被流放伊豆。
歷史意義
這場政斗史稱"保元之亂",是一場兄弟鬩牆、父子相爭的爭位之戰。它標誌著新興武士階層不但在地方上耀武揚威,甚至已經把勢力延伸到了朝廷內部,公開插 手皇室糾紛,公家政權的時代即將結束,武家政權的時代就要到來。
且說院政既然已經成為了傳統,在政治鬥爭中獲勝的後白河天皇也就不肯貪戀天皇之位,沒兩年就讓位給東宮守仁親王,就是二條天皇,自己當更有權力的上皇去了。然而因為此君賞罰不公,填不保武士們的胃口,才退位就釀出了"平治之亂"。
"保元之亂"後平清盛青雲直上,源義朝卻得不到上皇重用,從而心生怨恨。平治元年〔1159年〕十二月,趁著平清盛離京前往熊野的機會,源義朝舉兵 叛亂,將後白河院囚禁起來,並且殺害了後白河院的寵臣、親清盛的籐原信西。平清盛在途中聞變,匆忙回京,在自己位於京都六波羅的官邸集結重兵,計劃奪回天皇和上皇。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