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愛情故事大全 - 報刊文摘·哲理短文精選(第一輯)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經典美文

報刊文摘·哲理短文精選(第一輯)

「破 窗 理 論」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斗曾做過這樣一項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一輛停在比較雜亂的街區,一輛停在中產階級社區。他把停在雜亂街區的那一輛的車牌摘掉,頂棚打開,結果一天之內就被人偷走了。而擺在中產階級社區的那一輛過了一個星期也安然無恙。後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這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後來,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依托這項試驗,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未得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那麼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

「破窗理論」在社會管理和企業管理中給我們的啟示是:必須及時修好「第一個被打碎的窗戶玻璃」。我們中國有句成語叫「防微杜漸」,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摘自2001年1月1日《經濟參考報》作者耕夫

「少」的哲學

早在1583年,作為藥理學家和學者的帕拉斯爾薩斯就說過一句極其中肯而精彩的話:「只有劑量能決定一種東西沒有毒。」直到今天,這句話仍然不失其意義。姑且不論中國民間「是藥三分毒」的說法,就是人們一般不可須臾離開的裹腹之物———食物,也並非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食物如果過多,也可能造成副作用和中毒,正所謂過猶不及。

最近,美英一個專家小組經過考察和比較研究指出,中國對肝癌的化療用藥不僅品種多而且劑量大,比美英一般用藥量多一半。結果是,肝癌病人的死亡率不僅比國外高,而且即使能達到有效治療,患者的存活期也不過一兩年或二三年,相比之下,國外的肝癌病人的治癒率不僅高於中國的肝癌病人,而且一般存活年限也比中國肝癌病人多一倍,至少是五六年。

為什麼會有這樣迥然相異的結果呢其中的原理很簡單。肝癌本來就極大地損害了肝臟的功能,如果這時再對病人大劑量用藥和用多種藥,肝臟的負擔更重。所以許多肝癌病人並非死於癌症,而是死於藥物中毒。儘管醫生的用藥是用心良苦,但結果卻是事與願違。

少,但是有效,不僅是用藥的一種方法,而且是生活早就闡明的一個簡單道理。簡單而實用比繁瑣哲學好得多。

摘自2001年2月20日《光明日報》作者張田勘

「我心有主」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元代大學者許衡一日外出,因天氣炎熱,口渴難忍。路邊正好有一棵梨樹,行人紛紛去摘梨,惟獨許衡不為所動。有人便問:「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這樣亂,管他是誰的梨。」許衡正色道:「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我心有主」,意味著一個人能夠堅持自己的主見,恪守自己的操行,排除外界的干擾和誘惑,不為外物所役,不被名利所困,以求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動之妄即改之」。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或追名逐利,或貪贓枉法,或晚節不保,最後落得身陷囹圄,悔恨終生,代價極為慘痛。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由於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相反,如果能做到「我心有主」,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堅守精神家園,自然能夠成就一番事業。

「梨雖無主,我心有主」,這是一種準則、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一種精神。

摘自2001年4月1日《浙江日報》 作者 沈盈舟

「字字皆辛苦」

一天,我教小孫子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時,想不到他說:「一點都不辛苦,還沒有我讀書辛苦呢。你沒看電視上說,現在都用什麼現代化機械耕種土地了,幾個人都能管一個大農場,人也不出汗了,不滴禾下土了,機器也不會出汗,還能收好多好多糧食。」他又說:「我們到鄉下姥姥那裡去,好多人在那裡坐著玩,打撲克下棋說話。聽姥姥說,還有好多人都不種田了,出去打什麼工了。」他還說,他六點鐘就要起床,晚上做作業到十點多鐘,而在鄉下時,姥姥早上八點還沒起床,晚上八點就睡覺了,哪有他讀書辛苦,一個字要練習十多遍,手都寫痛了,那才是「字字皆辛苦」呢。

小孫子的話給我很大啟發。是的,時代變了,有些觀念也應該變。過去認為是真理的東西,現在不一定是真理了,或者說不那麼真理了。

摘自1月12日《文匯報》作者李庚道

愛下棋的國王

有一個愛下象棋的國王,他常和大臣、象棋高手對弈。幾年來,每次下棋國王都是贏家,大家都恭維他為天下獨一無二的象棋高手。

一日,國王微服私訪。他來到京城一家酒店,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正和一個青年人下象棋。那小姑娘把青年人殺得一敗塗地。國王坐下來和小姑娘對弈,不多一會就損兵折將,成了小姑娘的手下敗將。國王不服輸,又和小姑娘下了一盤,結果是同樣慘敗。國王這才心服口服。

小姑娘笑著說:「我的父親才是高手呢。他曾被選入宮中和國王對弈只是他輸給了國王。」國王說:「為什麼會輸給國王呢」小姑娘哈哈大笑道:「父親說,國王高興就能國泰民安,他是故意輸給國王的。」

國王回到宮中,閉門反思,他想:太平盛世,其實不是我個人的功勞,還有各種各樣的人要作出讓步,或以不同的方式相助我啊是的,各行各業的興旺與成功,上上下下的默契和互動作用是何等的重要呢。

摘自《健康天地》2001年第1期作者錢欣葆

暗示也是一種力量

多年前的一個傍晚,一個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邊發呆。這天是他30歲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活下去的必要。因為亨利從小在福利院裡長大,身材矮小,長相也不漂亮,講話又帶著濃厚的法國鄉下口音,所以他一直很瞧不起自己,連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應聘,沒有工作,也沒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於生死之間的時候,他的好朋友約翰興沖沖地跑過來對他說:「亨利,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我剛剛從收音機裡聽到一則消息,拿破侖曾經丟失了一個孫子。播音員描述的相貌特徵,與你絲毫不差」

「真的嗎,我竟然是拿破侖的孫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聯想到爺爺曾經以矮小的身材指揮著千軍萬馬,用帶著泥土芳香的法語發出威嚴的命令,他頓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樣充滿力量,講話時的法國口音也帶著幾分高貴和威嚴。第二天一大早,亨利便滿懷自信地來到一家大公司應聘。

20年後,已成為這家大公司總裁的亨利,查證自己並非拿破侖的孫子,但這早已不重要了。

摘自2001年8月23日《東亞經貿新聞》作者劉年兵

把自己的位置放在最低處

1775年6月,在波士頓郊區來剋星頓和康科德的抗英戰鬥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爆發後幾星期,約翰‧亞當斯革命領袖之一,後任美國第二屆總統在費城召開的大陸議會上站起來提名喬治‧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的候選人。後來,大陸議會一致投票贊成亞當斯的提名。

然而,華盛頓是怎樣面對「提名」的呢當時年僅34歲的華盛頓「眼睛閃爍著淚花」,對人們說了這樣一句話:「這將成為我的聲譽日益下降的開始。」

華盛頓在獲得提名後,並沒有陶醉於榮譽中,相反,考慮到的首先是自己與大陸軍總司令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之間的差距,以及不排除別人在背後議論、指指點點等。這就對他以後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這些都為他後來當選為大陸軍總司令和榮任美國第一屆總統奠定了人格基矗

摘自《公共關係》2001年第11期,作者程大國

貝多芬的靈魂

18世紀末的維也納,是音樂氣氛最濃的城市。在顯赫貴族的客廳裡,音樂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時髦的事。所以貝多芬也就經常處在貴族及擁有各種頭銜人物的包圍之中,可他總是高高昂起他那獅子般粗獷的大頭顱,從不獻媚於任何人。

一次,在利西諾夫斯基公爵的莊園裡,來了幾位「尊貴」的客人。這幾個不是別人,正是侵佔了維也納的拿破侖軍官。公爵為了取悅這幾位來賓,便非常客氣地請求貝多芬為客人們演奏一曲。但貝多芬斷然地拒絕了。當公爵由請求轉為要求的時候,貝多芬憤怒到了極點。他一聲不響,猛地推開客廳的門,在傾盆大雨中憤然離去。

回到住處,他把利西諾夫斯基公爵給他的胸像摔了個粉碎,並寫了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為一個公爵,只是由於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只有一個。

正如貝多芬所言,由於偶然的出身,這個世界上的確有過無數的公爵。然而,歷史最公正,時光最無情,當這些顯赫一時的公爵一個個都灰飛煙滅,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時,貝多芬卻沒有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貝多芬沒有高貴的出身,卻有不朽的作品,正是它們,為貝多芬贏得了無尚的榮譽。要知道人民首肯的永遠是那些讓他們心悅誠服的高貴的靈魂。

摘自《知識窗》2001年第3期作者王虎林

變革「馬屁股的寬度」

本報3月12日曾摘發一文,說美國鐵路之間的距離恰恰是兩匹並排戰車的馬屁股的寬度,因為鐵路最初由造有軌電車的人設計,而設計電車的人是造馬車的,代代沿革至此。

同樣是兩匹馬屁股的寬度,韓信就用得巧妙。那次與敵國作戰,要經過一個險要隘口。敵軍大將說,這條隘路容不下兩馬並行,韓信行必受阻,我們可以逸待勞,一舉殲之。沒想到韓信把兩馬一前一後拉韁,出其不意大敗敵軍。馬屁股的寬度,成了敵軍固守成規的敗因。

生活和事業中,常常會有「馬屁股的寬度」在無形與有形中囿錮著人的思維。跳出約定俗成的框框,就會別有洞天。河南林縣人修築的紅旗渠,30多年來一直是林縣人民改天換地的豐碑與見證。解決了吃水和灌溉,但林縣人沒有拘泥於這種「馬屁股的寬度」,他們進一步開發了紅旗渠的旅遊功能,間接創利上億元。

我們生活在一個變革的年代,有許多有待變革的「馬屁股的寬度」,有待於重新認識。

摘自2001年9月21日《廣州日報》作者采風人

不出所料

羅伯特‧威廉‧伍德是美國著名物理學家,他平時在一家巴黎飯館包飯。有一天,他吃了一盤烤雞,吃飽之後,從上衣口袋裡陶出一小包粉末,撒在盤中剩下的骨頭上。鄰座都奇異莫解。

第二天,第一道菜上來之後,伍德把一盞小型酒精燈放在桌上,朝火上滴了幾滴菜湯,火焰竟成了紅色。伍德搓著手喊道:「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向一起進餐的人解釋說:「昨天我把氯化鋰撒在吃剩下的雞骨頭上。酒精燈發出的紅色火焰,說明湯裡面有氯化鋰,證明今天的湯是用昨天吃剩的雞骨頭做的……」

摘自2001年11月4日《羊城晚報》

不可放棄的努力

在由失敗通往勝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棄;在由失敗通往勝利的征途上有座橋,那座橋叫努力。

自古希臘以來,人們一直試圖達到4分鐘跑完1英里的目標。人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曾讓獅子追趕奔跑者,也曾喝過真正的虎奶,但是都沒實現4分鐘跑完1英里的目標。於是,許許多多的醫生、教練員和運動員斷言:要人在4分鐘內跑完1英里的路程,那是絕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的骨骼結構不對頭,肺活量不夠,風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實在很多很多。

然而,有一個人首先開創了4分鐘跑完1英里的紀錄,證明了許許多多的醫生、教練員和運動員都斷言錯了。這個人就是羅傑‧班尼斯特。更令人驚歎的是,一馬當先,引來了萬馬奔騰。在此之後的一年,又有300名運動員在4分鐘內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訓練技術並沒有重大突破,人類的骨骼結構也沒有突然改善,數十年前被認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變成了可能的事情是因為有人沒有放棄努力,是因為有了榜樣的力量。

摘自《心裡的鎖——小故事中的大智慧》作者蔣光宇

成 本

有位經濟學教授,在上課時對他的學生說:「我們學經濟學的,最起碼應該具備的能力有什麼」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起碼要會成本核算。」教授點點頭,說:「好。那我就來看看大傢俱不具備這種能力。」接著,他就提了一個問題:「有個商人,他要運一批白襯衫到非洲去賣。你們想一想,他這一筆買賣的成本該怎麼核算」

學生們議論紛紛,有的說要算進關稅,有的說要算進運輸費用……等到大家終於安靜下來了,他才一正神色,問道:「你們有沒有看見過曼德拉穿白襯衣」學生們面面相覷。教授擲地有聲地說:「你們想一想,在非洲那樣炎熱的地方,誰敢穿白襯衣只要穿上白襯衣,皮膚馬上就會被灼傷。所以,我告訴你們,『無知』才是最大的成本」 摘自2001年3月30日《羊城晚報》,作者英濤

成功的秘訣

有學生問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怎樣才能修學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學問。蘇格拉底聽了並未直接作答,只是說:「今天我們只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每個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說:「從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哪些同學堅持了」有九成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

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動作,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整個教室裡,只有一人舉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訣,然而成功並非唾手可得。我們常常忘記,即使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堅持下去,成功的大門絕不會輕易地開啟。成功並沒有秘訣,但堅持是它的過程。

摘自《戀愛婚姻家庭》2001年第10期作者曾炳光

成功人士≠發財人士

沒有普通老百姓成功哪有社會的成功小區裡有一位退休的司機,自稱「成功人士」。大家常常感到奇怪,此人何來成功老人自豪地說,他在幾十年的司機生涯中,始終保持著安全行車的紀錄。為了修身養性,克服急躁,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在舊報紙上練書法,並遠離了曾經最喜歡的老酒。想想也真是這樣。作為司機這個職業,還有什麼比終身安全行車更能體現它的成功呢小區裡還有一位賣蔥姜的老太。老先生也將該老太稱作成功人士。老先生說:「不要把『成功人士』狹隘地理解為『發財人士』。老太賣蔥姜好多年,不少人曾用假幣騙她,但均被一一識破。一個不識字的文盲做這點小生意,為了不吃虧上當,如今成了『驗鈔專家」,可想其中的功夫老太年輕時喪夫,幫人家洗衣服、刷馬桶,後又含辛茹苦靠賣蔥姜將一雙兒女培養成大學生,難道這些還不算成功」是啊,沒有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的成功,哪有社會的成功、國家的成功。

摘自2002年1月7日《新聞晨報》

成功者的襪子

那天是校運會的第一天。我們幾個女生站在沙坑旁,臨近比賽時選手們陸續到場,我旁邊的女生突然捅捅我,低聲讓我看那個高個子男孩。不知怎的,他居然穿了兩隻不同的襪子,一隻紅色的襪子和一隻白色的襪子極為可笑地攏在他細長的小腿上,又滑稽又笨拙。因為緊張,他沒發現我們發出笑聲的原因。

比賽的結果是那位男同學奪得冠軍。他快速變動的兩隻襪子在騰空躍起時,在空中劃了兩條優美的弧線,落到了沙坑最遠的地方。一時間,那兩隻不同色澤的襪子彷彿成了勝利的旗幟、成功者最具個性的標誌,顯得極為生動而獨特。我們的嘲笑還掛在臉上,就被一種驚訝的讚歎所修改。離開球場時我都沒弄懂自己的眼光是怎麼在瞬間就發生了質的變化。

後來我知道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多。比如一個收入不高的人把盤子吃得乾乾淨淨,我們笑他寒酸,而一個富翁這樣做,卻被認為是簡樸的美德;一個普通人走錯了家門,人們笑他智商低下,而同樣的錯誤出在某個科學家身上,則成了專注的標誌;名不見經傳的男人如果放著家裡的又去追逐新的愛情,是道德問題和作風問題,在那些名人那裡卻是活力與魅力的最好註腳。

我常常想起那雙成功者的襪子,覺得作為一個一生不能成功的普通人活著,常常要苦笑。

摘自2001年3月8日《中國郵政報》作者莫曉萍

懲 罰

一位老農拿著一把柴刀,使勁地砍路邊的一棵歪棗樹,口裡唸唸有詞:「叫你不生棗」很好笑,棗樹能聽得懂他說話麼還有一次,看到母親正在和一隻母雞生氣,它不生蛋了,天天呆在窩裡孵蛋,把幾個蛋的蛋黃都孵散了。母親趕出了雞窩裡的那隻母雞,拎住了它的翅膀,說:「把它浸到溪水裡。」

正是大冬天,溪水還結著冰呢,雞不是要凍死麼母親說:「不會的,保證它五六天後能生蛋。」

在農村中,有很多這樣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棗樹被砍後真的來年枝頭結滿了棗子,母雞浸了水後,果然又開始生蛋了。還有些農民在小麥拔桿的時候,用塊木板把麥桿敲倒在地,這樣的小麥往往長高了不會倒,枝桿強硬得很。

世上的萬物實在有些奇怪,竟然需要一些「懲罰」,是不是應了那句話:「苦難是金。」

摘自2001年4月14日《廣州日報》作者流沙

出庭作證的母雞

熊審判作惡多端的狐狸,讓一隻倖存的母雞出庭作證。雞梳啄著被咬斷的翅膀,想到死去的同伴,暗自發狠:「一定如實控訴……」

可走進法庭一想,狐狸終歸是狐狸,詭計多端,有可能矇混過關,於是又膽怯了。心想:「我如果放過了他,他一定會感恩戴德,將來一定會惠及我和我的子孫……」想到此便對法官說:「我是被咬傷了,我的同伴是被咬死了,可我當時嚇昏了,無法肯定兇手是狐狸,也許是鼬,或者是狸子,他們都是雞的死對頭……」狐狸聽了,仔細瞧看,他認準了這只肥母雞,嘴裡流下了涎水。

摘自2001年9月25日《廣州日報》作者慕良

傳遞快樂

公車在夜裡疾駛,乘客一站站下車離去。我忽然發現身上居然沒有15元硬幣。情急之下,趕忙詢問身旁的女乘客:「對不起,請問您有100元零錢幫我換開嗎」不幸,大家對我的困境都愛莫能助。

當我長歎一口氣,正要在投幣口投入100元大鈔時,身後忽然響起一個聲音:「這15塊錢給你。」一位年輕的小姐拿著15元硬幣遞給我。「不行不行我不能平白無故接受你的錢。」「可我沒有那麼多零錢和你交換,而你又急需這15元零錢,不是嗎」「你說得沒錯,不過我還是不能拿你的錢。」我想了一下,只好又說:「如果你和我在同一站下車,我就到便利商店換零錢還你;或者我下次在車上遇見你再還給你;再不然你留下地址給我,我……」她忍不住打斷了我的話:「不用麻煩了,你就當作我拿著15元向你『買快樂』好了。能幫上你的忙我很高興。我想,你一定也覺得適時得到別人的幫助是一件快樂的事吧」雖然我同意她的說法,但我還是搖了搖頭,仍表示不能接受她的錢。於是,她提出了一個建議:「那麼請你幫我做一件事來交換這15塊錢可以吧。下次你在車上碰到和你相同遭遇的人,也送給他15元錢,讓這份『快樂』能繼續傳遞下去。」

我上車時拖著疲累的步子,下車時心裡卻暖融融的。後來,我在口袋裡多放了15元硬幣,以便繼續傳遞快樂。

摘自《海外文摘》2001年第10期作者林佩王容

船 鼠

一隻船在海上航行,船艙裡藏著一隻鼠。

鼠偷吃船夫的糧食,咬壞船夫的衣物。船夫恨透了鼠,想捉住它,把它扔到海裡去。

鼠有鼠的辦法,它使出看家本領,在船底打洞,它要躲到洞裡去,而且還要把船夫的糧食也搬到洞裡藏起來。

這只鼠沒有想到,它在船底打洞,不僅毀了船,而且也毀了自己。

摘自2001年9月28日《廣州日報》作者耿志剛

大家與一個人

她說:聽說當年日本鬼子一個人就敢管咱一個縣,開始我不信,現在有點相信了按事先約定,旅行社的中巴將於下午1時離去。發車時,卻有三個人遲遲不歸。一車子人一直等到2時半,失蹤者總算出現了,每人騎一匹馬,由哈薩克族小孩牽著,優哉游哉。原來他們的遲歸,只是為了貪玩。

大家鬆口氣,準備出發。不料那三人下了馬,和導遊打個招呼,就旁若無人地鑽進路邊的一個小飯館。人們震驚了,憤怒了,這麼晚回來,還好意思吃飯素質太差誰去說一說,快開車吧,太晚了不安全,儘是盤山道,車翻了大家一起玩兒完,誰也跑不了。

憤怒了半天,只有一個來自北京的女人獨自下車,前往交涉,其他人則留下來繼續憤怒。

北京女人進了飯館,試圖阻止那三人點菜,建議他們買點乾糧帶走。未遂,向導遊和司機求助,也未遂。導遊、司機看來與飯館老闆很熟,他們伙在一起,勸北京女人不要著急。

北京女人言詞激烈起來,其關鍵詞有信用、權利、做人、回扣、大家,等等。遲歸者中的一個冷冷反駁道:「大家都沒說什麼,你一個人就代表大家了」北京女人滿臉通紅,疾返中巴搬救兵。誰知大家不肯當救兵,只是在車內嚷嚷一通,算作一種遠距離的聲討。北京女人進退失據,在陽光下傻傻地干曬。3時,遲歸者吃完飯回來,車上的人適時轉了話題,談起奶茶和伽師瓜。中巴啟動時,北京女人突然出人意料地提議,由遲歸者向大家道歉。全體遊客一愣,當即鴉雀無聲。汽車悶悶行進,有人小聲說:「得了,出門在外,都不容易。」一些人隨聲附和:「那是那是。」

北京女人冷笑,自言自語:「聽說當年,日本鬼子一個人就敢管咱一個縣,開始我不信,現在有點信了。」無人接話,幾個八九歲的孩子困惑地看著成人。中巴改換低檔運行,地勢陡峭起來。 摘自《視野》2001年第2期 劉 齊

創造時尚的人

有一天,在英國小鎮萊切,一個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廠樓下的時候,被樓上倒下來的一桶化學物質弄髒了頭髮,他沒有錢去理,就那麼留著,紅紅黃黃的留了幾天,惹得大街上許多青年人紛紛追逐,然後又去效仿。結果,有家理髮店抓住時機,專門找人研製出了各種染髮的顏料,滿足了新奇者的願望。這一現象一直擴大到全球,成為一種典型的時尚。

在巴西,一個鄉下女孩兒進城時,她的姥姥在她的褲子上繡了幾朵花,這本來是很土、很落後的工藝,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太實在沒錢打扮自己的孫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繡上幾朵花。但沒想到,那時城裡的女人正因為「沒得穿」而發愁。她們看到女孩子的褲子時,都不覺眼睛一亮,愛美的城裡女人紛紛效仿。於是,滿大街的都是繡了花的褲子。這種褲子先是在歐洲流行,後來又傳到亞洲。

許多時尚的東西,並非是富人創造的。而恰恰是那些很不起眼的小人物或乾脆就是一些窮人的無奈。這些時尚的發明,開始時,也並非都是什麼樂事,而往往正是來自許多人的苦澀命運。

摘自2001年10月13日《新華日報》作者星竹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gushi_3.php?id=4518&s=1177919632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