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知識大全 - 訪亞健康理論創始人王育學:亞健康投下的社會陰影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亞健康

訪亞健康理論創始人王育學:亞健康投下的社會陰影

編者按:全球目前有2到4億人口正在為抑鬱症苦惱;大約有20%到26%的女性,2002年7月,北京國際抗衰老醫學中心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目前中國高收入人群的過速老化趨勢已經超過歐美國家水平。另一項近年的城市調查發現,中國人口中只有15%屬於健康人群。在這些數字的背後,亞健康問題再次浮出水面,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王育學,男,青島大學醫學院教授,亞健康理論創始人。日前就亞健康及系列話題接受了新浪觀察的專訪。

新浪觀察:近日,許多媒體就北大教授張築生早逝一事進行了報道和評論。其中,《南方週末》認為張築生的早逝和中國知識分子平日壓力過大莫無關係。這一說法引起了輿論的警惕。很多人因此而聯想到了當年也是英年早逝的著名學者蔣築英。您怎麼看?

王育學:北大張築生教授早逝一事我通過媒體有所瞭解。關於張教授是怎麼死了,我們現在具體不是很清楚,《南方週末》的說法也只能是根據自己的一些判斷做出的一家之言,所謂"知識分子的壓力過重"是他們的對張教授早逝的其中一個判定。這種判定正確不正確,我不知道。但《南方週末》談到了許多知識分子壓力過重的觀點,我本人表示同意。就我自己瞭解到的情況,我們的許多知識分子也好,白領也好,要想做出點東西,成就一番事業,還是有相當大壓力的。在今天這樣的社會,社會整體價值取向發生了重大變化,一般的知識分子要想做到淡泊名利,不是那麼容易的,許多人因此而活得更加沉重。比如對大學教授對教學任務和規定數量的學術論文的完成的規定,對於這部分人來說就有相當大的壓力。許多人因這種壓力而患上亞健康,嚴重的會出現抑鬱症和猝死。這些現象都絕非偶然。

新浪觀察:對"亞健康"這個詞,這些年我們聽不算少了,但許多人包括我在內都還對"亞健康"一詞還有一些疑問。準備地講什麼才是"亞健康"?"亞健康"到底算健康還是算疾病?作為亞健康理論的創始人,您可以解釋一下嗎?

王育學:在國外,沒有亞健康這一說法,在美國也不叫病,而稱之為不健康。在國際上,世界衛生組織相關論述是這樣的:「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虛弱和病痛,而且是軀體和心理社會上的一種完滿狀態。」按此說法,沒有明確疾病也不算是健康。後來,《國際疾病和統計分類》又單獨列出了一章,叫做「和健康有關的相關問題」,列舉了人體無明確疾病症但卻有種種不適的症狀。受到啟發,為了更準確地對這部分人群定位和調研,我創建了「亞健康」這種概念,並把亞健康在粗線條地定義為:介於健康和疾病的中間狀態,在相當高水平(縣以上中心醫院)經系統檢查和單項檢查,未發現有疾病,而病人自己確實感覺到了軀體和心理上的種種不適。這種情況,我們就稱其為"亞健康"。

新浪觀察:亞健康的危害究竟有多大?目前的發展究竟已呈一種什麼樣的情況?

王育學:就亞健康的全球發生率來看,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WHO)前不久公佈的的數據:全球目前有2到4億人口正在為抑鬱症苦惱。中國國內的情況,我本人從相關資料上得到的數據是這樣的: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國際傳統醫藥保健研究會2002年從全國16個盛直轄市內過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調查發現,北京是75·31%,上海是73·49%,廣東是73·41%。其中象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的發生率大大高於別的城市。以中國現在的人口情況來看,只有15%屬於健康人群;15%屬於非健康人群,70%屬於亞健康人群。而亞健康人君中又以「知識分子和企業管理者的比例最高,約達七成左右」。而另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目前中國高收入人群的過速老化趨勢已經超過歐美國家水平。我自己做過一個5萬例的人群調查(除台港澳),亞健康的正態分佈率達到56.18%,其中大多數為20-40歲的青壯年,他們中有以白領為最。亞健康的危害,一共有幾十種表現症狀。有身體不適的,也有心理的。單就心理的就包括狂躁症、強迫症、焦慮症。

新浪觀察:從這幾年的調查結果來看,我國的城市和農村這幾年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自殺率上升的趨勢。其中多數為年輕人。除了因對人生絕望以外,我們查到一些因各種不適體驗而導致的輕生行為。

王育學: 對。我們上面提到亞健康單就心理方面就有狂躁症、強迫症、焦慮症……嚴重的個別人甚至因此而產生厭世輕生的情緒。當然,這是亞健康非常嚴重的地步了,但近來的一些數字提醒我們這不是極少數的,已發展到較為嚴重的地步,應引起我們的警惕。就我們目前掌握的情況是,因為這些原因而輕生的人數超過了歐洲的一些國家。這我們國家的國情息息相關。因為我們人口多,基數大。同時中國農村人口多,農村人口因為心理素質問題而自殺的也不在少數,這往往引起我們的忽視,特別是許多婦女,自尊心強,心理排譴的方式少,很小的一件事就可能引發她們走向極端。另外,近幾年城市白領病人的問題也較為突出,尤其是方面的心理問題引人關注。像兩年前用硫酸潑狗熊的清華學生劉海洋什麼的,我認為都屬於這樣的情況,只不過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

新浪觀察:談到心理方面,我們瞭解到一般的普通人,包括一些知識層次相對較高的人從不認為自己心理需要咨詢,也更不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達到緩解自己的不適症狀。

王育學: 從亞健康人群的特徵來看,中國人的心理問題已相當嚴重了,到了我們不得不正視和重視的時候。據抽查,40%以上的中國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而白領職業病中更以心理疾病為主,從我們過去的許多案例來看,緩解一部分人的亞健康狀況其實只需通過心理療法達到效果,根據不用吃這個藥那個補的。但我們中國人似乎沒有看心理醫生的習慣,說到疾病,中國人通常習慣非要是身體上的毛病才叫病,心理上的只能叫自己的「心情不好」,根本不用看醫生。還有一部分人意識到自己心理問題的人,他們也不看醫生,僅僅是他們認為去醫院看了就會被別人認作是神經有毛病!這些都是誤區,需要引起我們重視。從目前社會的現狀來看,我們提倡讓更多中國人有自己的心理大夫。同時,我們從事醫務工作的人也需要考慮為大家創造一個更為良好的環境。比如看心理門診,很多時候不是分在神經科就是讓病人去精神科。這也騅免不讓病人產生害怕被歧視和誤解的心理,從而拒絕心理診治。我們講,把亞健康的問題從醫學中剝離出來,不管它是身體的、心理的、還是哪方面的,只要是亞健康的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如果單純地放到那個一科去,一查又不是病,這樣醫生和病人都很難辦。在目前情況還不完善的條件下,我建議大家不妨去看中醫。因為中醫歷來講體虛,體弱。所以不管你是什麼,它總能給你找到與你相對的藥。不管怎樣,這對沒有明確病情的亞健康人群,從心理和身體都是有好處的。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health_3.php?id=11241&s=1192174461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