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知識大全 - 養身之道常欲小勞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養生之道

養身之道常欲小勞

孫思邈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醫藥學家,對於養生保健,他常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來比喻,提出「養性之道,常欲小勞」。「小勞」,就是適度勞動。

孫思邈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醫藥學家,對於養生保健,他常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來比喻,提出「養性之道,常欲小勞」。「小勞」,就是適度勞動。他童年時「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體質孱弱;年輕時常常荷鋤挎簍,長途跋涉,入深山老林採藥;到了晚年,堅持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他在居住地附近開闢了一個藥圃,栽培各種藥用植物,最終享102歲的高壽,且建樹頗豐。

古今中外的壽星,大多是勤於「小勞」的實踐者。有人對新疆地區部分長壽者進行調查,發現73%的壽星都是長期從事農業勞動的農民。阿克蘇地區的10位百歲老人,其中8人是體力勞動者。廣西巴馬地區90歲以上的老人,幾乎全是體力勞動者。在全國人大代表中,曾有一位農民壽星———冉大姑,直到晚年仍精神矍鑠,滿面春風,能吃能睡。她104歲時不僅下田參加勞動,且養了3頭大肥豬,105歲那年參加全國人大會議時,人們問她高壽而健康有何秘訣,她風趣地回答說:「秘方是天天勞動,補藥是陽光和風雨。不信,你們試試看。」她一生從不吃藥,最後無疾而終,享年109歲。日本對一些百歲以上老人的調查也發現,有半數在75歲時,三分之一在80歲~84歲時,仍沒有中斷體力勞動,至於腦力勞動者中的壽星,也幾乎無不熱愛勞動或喜好運動,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對王公貴人好逸惡勞而體弱多病,農夫平民勤勞而身強剛健之理,論述得淋漓盡致。他說:「王公貴人所以養其身者,豈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於多疾。至於農夫小民,終歲勞苦,而未嘗告疾,此其故何也?夫風霜雨露寒暑之變,此疾之所由生也。農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窮冬暴露,其筋骸之所沖犯,肌膚之所浸漬,經霜露而狎風雨,是故寒暑不能為之毒。今王公貴人,處於重屋之下,出則乘輿,風則襲裘,雨則御蓋,凡所慮患之具,莫不備至。畏之太甚,而養之太過,小不如意,則寒暑入之矣。是以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步趨動作,使其四肢狃於寒暑之變,然後可以剛健強力,涉險而不傷。」

我國古代300多位皇帝的平均壽命不足40歲,儘管他們的死因很多,但終年養尊處優、出輿入輦無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人的體力勞動日趨減少,勞動強度亦大大降低,過於安逸少動,致使機體各系統、器官的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引起種種疾病的發生。人們把一些體態肥胖、四肢疲軟,易患糖尿並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稱為「現代閒逸脖患者。不少專家認為,消除「現代閒逸脖的方法就是「勤」,不可忽視勞動的健身作用,要勤於參加各種生產勞動或體育鍛煉,以達到養生、健體的目的。

勞動為什麼有助於健康長壽呢?首先,勞動能運動形體、流暢氣血、鍛煉筋骨,起到調節精神的作用。經常勞動,可以促進飲食的消化,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的營養和新陳代謝,增強神經、肌肉的彈性和張力。其次,體力勞動是防止早衰的重要手段之一。步入中年之後,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組織器官都會出現老化。經常勞動的人,可增加肌肉的新陳代謝,減慢生理性萎縮,從而有效地防止或延遲關節僵直、骨質疏鬆等衰老現象的發生,為健康長壽打下良好基矗當然,勞動還可以增長知識,積累經驗,開啟智慧。當付出的辛勤汗水變成纍纍果實時,更能使人心情舒暢,增加生活的情趣。勞動,還可作為一種享受,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寫的即是這種心境。

勞動有益於健康長壽,但要注意量力而行,勞逸結合,例如當外界條件惡劣時,應暫時避開;長時間的勞動時,要適當休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因年齡增長而體力逐漸衰減,要適當減少勞動強度,以「常欲小勞」,適可而止為宜。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health_3.php?id=11637&s=1183799339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