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發生於什麼時候?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爆發的歷史背景
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指的是1944年7月18日至8月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於實施的進攻戰役,是戰略性白俄羅斯戰役的一部分。
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的最大的戰略性進攻戰役之一。是蘇聯紅軍1944年對德軍十次打擊的第五次打擊。
1944年上半年,蘇聯紅軍在蘇德戰場南北兩翼實施了一系列進攻戰役,給德軍以殲滅性打擊,解放大片國土,但在中段進展緩慢,形成白俄羅斯突出部。德軍力圖固守該突出部,以阻止蘇聯紅軍向華沙和東普魯士兩個戰略方向發展進攻。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對該突出部發起主攻,以消滅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主力,收復白俄羅斯。
戰役背景
蘇聯紅軍1944年初冬進攻的結果,解放了大片領土,恢復了長達400公里的一段蘇聯國界,並進入羅馬尼亞境內。蘇聯紅軍的威力不斷增長。協調的蘇聯戰時經濟,為在前線順利作戰創造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蘇聯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大大鞏固;各被佔領國的反法西斯運動蓬勃興起。美、英統治集團眼看蘇聯紅軍沒有盟國援助也能單獨打敗德國,不得不開闢第二戰場,遂於1944年6月6日派遣軍隊在法國西北部登陸。德軍集團驚恐萬狀。蘇聯紅軍無論是向巴爾幹縱深進攻,還是向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進攻,都已有了現實的可能。至6月23日,白俄羅斯境內的戰線已位於波洛茨克、維捷布斯克、奧爾沙、莫吉廖夫,博布魯伊斯克以東一線,並沿普裡皮亞季河一直延伸到科韋利。
在此與蘇聯紅軍對峙的是"北方"集團軍群所屬第16集團軍各右翼兵團,由坦克第3集團軍,野戰第4、第9、第2集團軍編成的"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官為佈施元帥,6月28日起為莫德爾元帥)以及"北烏克蘭"集團軍群所屬坦克第4集團軍各左翼兵團,共計63個師又3個旅,120萬人,火炮和迫擊炮9500餘門,坦克和強擊火炮900輛,第6航空隊及第1、第4航空隊各一部共約1350架飛機對地面軍隊實施支援。法西斯德軍佔領了預有準備的縱深梯次配置防禦(250-270公里),依托完備的野戰工事配系和天然地區。"中央"集團軍群的任務是固守有捷徑通往德國邊境的白俄羅斯突出部。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和各方面軍司令部於1944年春開始計劃和準備白俄羅斯戰役。
戰役目的是粉碎"中央"集團軍群,解放白俄羅斯。總參謀部根據軍事政治形勢和各方面軍軍事委員會的建議擬制了戰役計劃(代號為"巴格拉季昂")。5月22日-23日大本營召開會議對這一計劃進行全面討論之後,定下了在白俄羅斯實施戰略性進攻戰役的最後決心。戰役企圖規定在6個地段同時突破德軍防禦,在維捷布斯克地域和博布魯伊斯克地域合圍和殲滅德軍翼側集團,粉碎奧爾沙集團和莫吉廖夫集團。繼以3個白俄羅斯方面軍向明斯克總方向實施向心突擊,合圍和殲滅"中央"集團軍群基本兵力。爾後,蘇聯紅軍應增強突擊,加寬進攻正面,前出蘇聯西部邊界。戰役企圖還規定,波羅的海沿岸第2、第3方面軍應利用蘇聯紅軍在白俄羅斯的戰果,轉入進攻。
為了粉碎白俄羅斯德軍,動用了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司令為巴格拉米揚大將),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為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上將),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司令為扎哈羅夫上將),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司令為羅科索夫斯基大將)及其編成內的新建波蘭第1集團軍(司令為波普拉夫斯基中將),以及第聶伯河區艦隊。4個方面軍計有19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2個坦克集團軍,這些集團軍共轄166個師,12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7個築壘地域,21個步兵旅、獨立坦克旅和獨立機械化旅。共有140餘萬人、火炮和迫擊炮3.1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5200輛。空軍第3(司令為帕皮溫空軍少將)、第1(司令為格羅莫夫空軍中將)、第4、第6(司令為波雷寧空軍中將)、第16集團軍(司令為魯堅科空軍中將)航空兵共5000餘架作戰飛機分別支援上述方面軍。遠程航空兵(司令為空軍元帥戈洛瓦諾夫)和國土防空軍航空兵也被調來參加戰役。游擊隊密切配合軍隊作戰。大本營代表、蘇聯元帥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負責協調各方面軍的行動。在戰役準備時節,按照總參謀部和各方面軍的計劃採取了廣泛的戰役偽裝措施。例如,在烏克蘭第3方面軍地帶內進行了進攻前集中軍隊的模擬,而同一時間則在白俄羅斯隱蔽變更部署和集中軍隊。德軍統帥部深信,蘇聯紅軍1944年夏季仍將在蘇德戰場南翼實施主要戰役,而在白俄羅斯的行動將是輔助性的。因此,德軍在白俄羅斯沒有掌握足夠的預備隊。各集團軍和集團軍群的預備隊總共只有11個師。整個蘇德戰場的30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中有24個集中在普裡皮亞季河以南。根據作戰行動的性質和所遂行任務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