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父”查理曼大帝:他的偉大之處是偉大在哪裡?
今天我要講的一位偉人的故事,是法蘭克王國的國王,而且有「歐洲之父」的美稱。
他就是查理曼大帝,那他有多大的魅力,能讓他有「歐洲之父」這樣的美稱,因為有這樣一個稱呼,那可是來之不易的。
那就讓我們走近查理曼大帝吧。
查理曼出生於今天的法國亞琛市附近,他的父親丕平是法蘭克國王,生得五短身材,號為「矮子丕平」,是歐洲歷史上位頗有作為的國王。
丕平死後,把王國分給查理曼和他的兄弟,孰料其兄不僅對政治毫無興趣,而且早早的就去世了。
771年,其兄病死,29歲的查理曼接管了法蘭克王國全部領士。他野心勃勃,不失時機地進行領土擴張。
查理曼在位四十四年,先後發動五十五場征服戰爭,迫使許多部落和聯盟臣服於自己。法蘭克王國的版圖在他手中擴大了整整一倍,今天的西歐大部分地區,包括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奧地利、意大利、西班牙都曾是查理曼治理下
的舊土。
自羅馬帝國衰亡以來,歐洲還沒有這麼廣闊的領土被一個國家控制過。
在整個統治期間,查理曼一直與羅馬皇關係密切。
實際上,查理曼有自己的算盤,教皇對他來說只是實現征服目標的一個工具他從來沒有真正把教皇當作耶穌在人間的代理人。
人們可以看到,一直以來,處於支配地位的總是查理曼而不是教皇。
800年聖誕節,在查理曼的授意下,羅馬教皇突然將一頂皇冠戴在查理曼頭上,大聲宣佈,「上帝為查理皇帝加冕,他是羅馬人的皇帝,祝陛下萬壽無疆」,接著唱起了讚美詩,教堂裡歡聲雷動。
查理曼對這些讚美非常受用,感覺好極了。從此,他成為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護者。
查理曼並不是一個只熱衷於軍事征討的武夫,也不是一個只會玩弄政治權術的政客。
他在行政、司法、經濟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特別在文化教育方面,他對中世紀文明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有的作用。
那時,經過長期戰爭的破壞,輝煌一時的羅馬文明逐漸湮沒,歐洲經歷了一個文化低潮期,許多臣民目不識丁,連查理曼本人和一些近臣也都近乎文盲。
至今,有查理曼簽名的文件還保存著,那些簽名要麼歪歪扭扭,要麼畫個圈代替。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查理曼從歐洲各地重金招聘知名學者,到宮廷傳授知識、學問。
查理曼在宮廷裡辦起了規模巨大的學校,還特意挑選了三種人家的子弟就學,即名門後裔、中等之家子弟和寒門小戶的孩子。他常常親自檢查孩子們作業,對於學習好的孩子,他面容和藹,許諾種種好處;
對於作業不認真的貴族學生,他龍顏大怒,大聲呵斥,說見到他們穿華麗的衣服就非常噁心。
他時常把學習較好的孩子提拔上來,授予較高職位,貴族子弟羨慕嫉妒,但一點辦法也沒有。
查理曼還興建了一些教會學校,傳授知識文化。他命人搜索古代典籍,小心呵護保存下來。
查理曼的這些做法贏得一些西方歷史學家的大聲喝彩,稱之為「小文藝興」。在當時歐洲處於粗野、愚昧和混亂的情況下,查理曼的作為確實讓人欽佩。
在他近半個世紀的統治中,法蘭克王國的文化得到飛速發展。
813年冬天,歐洲的天氣極為寒冷,大雪覆蓋著山林田野,滴水成冰。但查理曼卻堅持要外出打獵,結果感染風寒,一病不起。
第年2月,查理曼在他的亞琛市莊園中去世,時年72歲。
他死後不久,人們根據他的生前風采,製作了一尊巨大的騎馬青銅像,至今仍保存在巴黎最高藝術殿堂盧浮宮裡,供人瞻仰。
在他逝世之地亞琛行宮的小教堂裡,還擺著一口當年為他備用的小棺材。
為了紀念他對歐洲的影響,亞琛市每年都要頒發一次查理曼大帝獎,用來表彰一位本年度為歐洲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查理曼死後不久,帝國就分崩離析。
843年,他的三個兒子三分帝國。
以後西歐各國就是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東法蘭克王國形成了以後的德意志,中部形成了意大利,西部形成了法蘭西。
帝國各地的語言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分別形成了今天的德語、意大利語和法
語。如今,德國、意大利、法國、荷蘭、西班牙等國在書寫本國歷史時,都濃墨重彩地讚美查理曼,說自己國家才是查理曼帝國的正宗嫡傳。
由此看來,查理曼是名副其實的「歐洲之父」.
所以說,查理曼以他自身的獨特的風格,贏得了人們對他的尊重,以至於讓他的事跡源源不斷的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