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表現主義?歐洲的表現主義時代是怎麼到來的?
人們內心開始產生一種需求,他們需要表達出生活中新發現的樂趣。於是,他們把自己的快樂展現在詩歌、雕塑、建築、油畫以及書籍裡。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1471年,一位虔誠的老人去世了。在他長達91年的人生裡,有72年都是在聖阿格尼斯山隱蔽的修道院裡度過的。這座修道院位於伊瑟爾河上的荷蘭古鎮——漢薩市茲沃勒附近。人們都稱他為托馬斯兄弟,又因他出生在坎彭村,所以人們也叫他坎彭的托馬斯。12歲那年,他被送到德文特。在那裡,巴黎大學、科隆大學及布拉格大學的優秀畢業生,著名的遊歷傳教士——格哈德·格魯特創建了「平凡生活兄弟會」。
兄弟會的成員都是些謙遜的普通人,他們從事著木匠、油漆工、石匠等職業,試圖像早期基督教徒那樣過簡單的日子。他們建立了一所學校,讓貧苦農民的孩子也能接受神父們的教導。就在這所學校裡,小托馬斯學會了拼寫拉丁動詞以及撰寫文稿。隨後,他立下誓言,背上一小捆書籍,來到了茲沃勒。隨著一聲解脫似的長歎,他關上了門,從此便兩耳不聞窗外事。
托馬斯生活在一個動盪的時代,那時瘟疫流行,死亡頻發。在中歐的波西米亞,約翰尼斯·胡司(英國宗教改革派約翰·威克裡夫的朋友兼追隨者)的虔誠信徒正在策劃一場可怕的戰爭,要為他們敬愛的領袖報仇。根據康斯坦茨委員會的命令,如果胡司能夠前往瑞士,向前來商討教會改革事宜的教皇、皇帝、23名紅衣主教、33名大主教和主教、150名修道院院長以及其他100多名王公貴族講解他的教義,他們就會保證他的安全。然而,正是這個委員會,下令將胡司活活燒死。
在西方,法國人用了100年的時間想將英國人趕出國境。多虧聖女貞德的及時出現,局面才出現扭轉。但法國剛剛擺脫了英國人的糾纏,就又陷入與勃艮第的紛爭之中。為爭奪西歐的霸主地位,兩國展開了一場生死大戰。在南方,羅馬教皇正在祈求上天詛咒法國南方阿維尼翁的另一位教皇。這位教皇也不甘示弱,以牙還牙。在遠東地區,土耳其人正在努力消滅羅馬帝國最後一點殘餘勢力,俄羅斯人也踏上最後的征途,前去摧毀他們的韃靼主人。
對於這一切,躲在密室的托馬斯從未聽說。他終日沉迷於那些書籍,與自己的思想為伍,怡然自得。他把對上帝的愛傾注在一本小冊子裡,並把這本小冊子命名為《效仿基督》。它已經被譯成多種語言,除《聖經》以外,沒有任何一本書能與之相提並論。閱讀此書的人幾乎和閱讀《聖經》的人一樣多,它影響了數百萬人的生活。在這本書裡,作者把對生存的最高理想簡單地表述為「安靜地坐在一個小角落裡,閱讀一本小書」。
托馬斯兄弟代表了中世紀人們最淳樸的追求。當時,四處都是文藝復興的呼聲,人文主義者也在大聲宣佈新時代的到來,中世紀則在為最後一搏積聚力量。人們重新設計了修道院,僧侶們也摒除了貪財和墮落的惡習。簡單、直爽又誠實的人們,試圖以他們的虔誠生活為榜樣,把世人帶回到正義之路上,謙遜地遵從上帝的意願。然而,一切都是白費力氣。新世界從這些善良人身邊一閃而過。靜心冥想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偉大的「表現主義時代」降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