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紀上半葉,歐洲樂壇上出現了哪位偉大的音樂家?

在19世紀上半葉,歐洲樂壇上出現了哪位偉大的音樂家?

歐洲歷史故事

在19世紀上半葉,歐洲樂壇上出現了哪位偉大的音樂家?

在19世紀上半葉,歐洲樂壇上出現了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他把匈牙利音樂帶向了世界。他就是有著「鋼琴魔王」之稱的匈牙利著名音樂家弗朗茲‧李斯特。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一、生平及藝術道路

1、童年與少年時期

李斯特生於匈牙利西部隆普降州的一個名叫多布良的地方,他的父親是一位很有才能的音樂家,李斯特最早的音樂教師就是自己的父親。李斯特很早就表現出罕見的音樂天賦,他經常迷醉於匈牙利和吉卜賽民間歌曲和舞蹈之中,尤其吉卜賽人們的那種熱情奔放又委婉抒情的歌舞風格,在他那顆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鮮明深刻的印象。在父親的教導下,他的音樂學習進步很快,並漸漸的培養起了酷愛鋼琴的情感,此後,僅僅三年的學習時間,李斯特的鋼琴就已具備了相當的水平。1822年,11歲的李斯特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公演,結果大獲成功,報刊的競相報導,使他成為了轟動一時的新聞人物,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神童」。

2、輝煌時期

這是指1840年—1847年。這一時期是李斯特演奏活動的高峰時期,也是他鋼琴家的名聲登峰造極的時期,他幾乎走遍了所有的歐洲國家,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烈的歡迎和殷切的接待,人們像英雄一樣崇拜他。當時,所有的歐洲報刊都對李斯特精湛的鋼琴演奏技藝讚不絕口,海涅稱李斯特的演奏是「雷電似的」「火焰噴射似的」。李斯特在這一時期的主要作品:《匈牙利狂想曲》。

李斯特雖然身在國外,但他時刻關心著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當他在報刊上讀到匈牙利發生了嚴重水災的消息時,他連續舉行了10場音樂會,並將收入全部獻出,用於救濟匈牙利災民。這表現了李斯特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李斯特每次結束演出活動回到匈牙利,就會形成一次全國性的節日,匈牙利社會各界把他當成了民族英雄。1847年,李斯特結束了熱情激盪、戰果輝煌的巡迴演出活動,從而進入了創作階段。

3、魏瑪時期

1847年,李斯特突然終止了旅行演出,原因有三:其一,他對浮淺單調的演出生活方式感到厭倦;其二,他遇到了一位支配他今後一生的女人;其三,他接受了魏瑪大公給予他的宮廷樂師的職位,希望能安心搞創作。這一時期,李斯特與一位波蘭君主的女兒卡羅林‧威特相愛。這一年的年初,李斯特偕卡羅林趕赴魏瑪,以宮廷樂師的身份,擔任了魏瑪歌劇院的指揮職務。在魏瑪的10年當中,李斯特領導歌劇院,上演了許多著名作曲家的歌劇,其中有:格魯克的《奧菲歐》、莫扎特的《唐‧璜》、韋伯的《自由射手》等。他還宣傳上演了許多得不到廣泛承認的歌劇。與此同時,李斯特還寫了大量的音樂評論文章和論文,宣揚介紹了柏遼茲、舒曼、瓦格納以及韋伯等許多作曲家和他們的作品,還撰寫了一本關於肖邦的書《論肖邦》。他和柏遼茲一樣,始終都是標題音樂的熱情倡導者和堅強捍衛者。在魏瑪時期,李斯特創作了大量最優秀、最成熟的音樂作品,許多過去創作的鋼琴曲,現在也經過修改而定稿,如《匈牙利狂想曲》、《練習曲》、《旅行的年代》等等。1849年,他先後創作完成了E大調和A大調兩首鋼琴協奏曲,又完成了鋼琴與管絃樂隊的《死之舞》。在交響樂方面,李斯特創作的12首交響詩是標題音樂的代表作。其中有:《瑪捷帕》、《哈姆雷特》、《理想》等。

由於宗教信仰的關係,1861年末,李斯特由卡羅林遷居羅馬,從而進入晚年時期。

4、晚年

到了晚年,李斯特的演奏有了顯著的改變,浪漫主義的熱情漸漸冷靜下來了,他不炫耀技巧和渲染效果,代替這一切的是對作品的深刻理解。在這一時期,李斯特熱心於創作宗教的音樂,完成了清唱劇《聖伊麗莎白》,這部作品滲透著濃厚的宗教的神秘主義和教權主義的思想。李斯特雖然穿上了神父的袈裟,但仍然經常出入於宗教以外的活動之中,仍然生氣勃勃地關心著音樂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他終於沒能完全獻身於宗教。李斯特晚年的主要創作有《旅行者三年》、《灰色的雲》、《送葬船》、三首《被遺忘的圓舞曲》以及最後幾首《匈牙利狂想曲》(從16—19首)。1866年李斯特染上了肺炎,由於他帶病去觀看瓦格納的歌劇,支持不住,中途退場,從而病情加重,7月31日晚去世,享年75歲。

二、創作特徵及作品概論

1、創作特徵

李斯特的創作主要集中在鋼琴作品、交響樂作品和聲樂作品這三個方面。李斯特的創作具有浪漫主義風格和現實主義傾向,他所創造的音樂形象鮮明,運用的音樂語言十分生動,從而把民族性、生活習俗性與思想內容的深刻性結合在了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李斯特是19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他的鋼琴音樂創作和他的演奏風格是一致的:既有宏偉的氣魄,又有飽滿的激情和深刻的詩意。這些鋼琴作品在世界鋼琴作品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的鋼琴音響豐富而多彩,幾乎達到了管絃樂隊的效果,同時又保持了鋼琴音樂的特徵。

《匈牙利狂想曲》共19首,在李斯特的鋼琴作品中佔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些作品都是以匈牙利人的、吉卜賽人的民歌和民間舞曲為基礎創作的,具有獨特而又鮮明的民族色彩。它的主題既有歌唱性的,也有朗誦性的,還有進行曲性的,更有抒情性的或舞曲性的。他的許多狂想曲,都在力度和速度上有逐步加緊的特徵,往往都是從莊嚴、深刻的說唱性的主題過度到舞曲,逐漸加快,以火熱的舞蹈場面收尾。由於在這些作品中,李斯特在鋼琴上出色的複製了匈牙利民間樂器所特有的音響效果,同時管絃樂隊的聲音效果更大大地豐富了鋼琴的音響,所以使這些作品具有前所未聞的色彩。

2、《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賞析

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中,演奏的最多的是第二、第六及第十五首。第二首是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最優秀的一首,創作於1851至1854年間。它運用匈牙利的民間舞曲「恰爾達什」寫成。這種舞曲的主要特點是雙拍子,前半部稱「拉蘇」,速度緩慢;後半部稱「弗裡斯」,速度迅急,常用切分節奏。樂曲開始時是緩慢的引子,沉著有力而常有宣敘性,帶倚音的音調具有濃烈的匈牙利民間音樂的色彩;然後是「拉蘇」段落,悲愁的旋律充滿內在的激情,唱出了人民的悲痛和民族的不幸,變換反覆之後出現舞曲風格的段落,高音區不斷重現同音反覆,猶如不停的鳴響著的鐘聲,在用變奏站開以後,音樂急轉而下,再現前面的主題,接著便速度加快,進入「弗裡斯」部分,但其中的要素在「拉蘇」段落中的中段已出現過。這段音樂豐富多彩,如民間節日歡欣鼓舞的場面,在高潮之後,音樂一度靜止下來,然後重整旗鼓,一洩千里,全曲在振奮人心的沸騰氣氛中終曲。

(評語:以上的敘述是僅僅針對匈牙利的民間舞曲「恰爾達什」,還是同時也賞析了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感覺像是僅僅介紹了匈牙利的民間舞曲「恰爾達什」。如果真是這樣,要把對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的賞析補上。)

三、結語

李斯特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是19世紀歐洲音樂舞台上的一位巨人,他把匈牙利民族音樂帶向了歐洲、帶向了世界。筆者認為,正因為他的作品裡始終有著濃厚的匈牙利民族特徵,所以,李斯特不但是浪漫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應該是民族樂派的傑出代表。

李斯特使人們對狂想曲這一樂曲類型有了嶄新的認識(狂想曲是誰發明的?)。除了鋼琴曲和管絃樂曲之外,李斯特還創作了許多其他類型的音樂作品,他的藝術歌曲在19世紀的聲樂作品中,同樣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李斯特也是現代音樂的奠基人之一,他的音樂創作,比柏遼茲更加富於現代色彩,因此,人們都說,是李斯特推開了「20世紀的大門」。

總之,李斯特為世界留下了寶貴的音樂財富。這樣一位成就卓著的偉大音樂家,他的音樂遺產,值得我們永遠當成人類藝術寶庫中的瑰寶,他的名字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歐洲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