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愛情故事大全 - 大話星馳之台灣篇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經典美文

大話星馳之台灣篇

練功三年的周星馳,這次借助洋教派好萊塢的外力,2004年年底運起掌功,一記如來神掌來勢洶洶,非但把《功夫》推上國際舞台,並在華人圈子吹起偌大一陣旋風。這股旋風掃蕩了兩岸三地,其中刮得最為深入徹底、也最為詭異的,恐怕不是周星馳老家香港,也不是讓周星馳電影成為一種文化現象的內地,而是台灣。

票房已經不是重點,儘管《功夫》確實打破了好幾項台北票房紀錄(首映票房、單日票房、首周週末票房、上映僅八天半即破一億台幣)。早在《功夫》即將正式上映前,台灣就出現一種異常的周星馳現象,一些知名知識分子、文化精英、甚至政界名人,突然從他們偷偷藏著周星馳電影DVD、VCD的房間裡走到陽光下,大聲地承認他們其實都愛周星馳的電影,並強調周星馳電影絕非沒有品位的低級搞笑,他本人不但是位喜劇大師,電影中更充滿著各種後現代啦、解構啦、拼貼啦、挪用啦等等文化意涵。

這些表白之中,最為經典、也最為寫實的,要屬在兩岸三地都極知名的文化評論家南方朔:「我一直喜歡周星馳的電影,但因害怕被那些開口閉口西方電影大師的文化界朋友見笑,總是不太敢張揚。在我們社會裡,喜歡周星馳,好像就等於是『沒水準』的代號。因此,最近得知原來還有那麼多有名氣的人也喜歡周星馳,自己也就變得好像更加理直氣壯起來。」他認為,周星馳的「無厘頭」並非全無意義,而是有「無意義之意義」,在周星馳的「無厘頭」搞笑裡,實有微言大義在其中。

霎時間,在台灣,周星馳的電影從「沒水準」一躍而成為「沒水準的水準」;周星馳三個字,一下子有了從來沒有的深度與高度。

這個來得有點令人莫名其妙的周星馳現象,要從一本書說起。這本書的書名就叫做《我愛周星馳》,至於作者呢,封面上寫著是「周星馳的fan屎」,究竟誰是「周星馳的fan屎」呢?呵!來頭可大了,包括上面提到的南方朔(他在書中的文章篇名就是《沒水準的水準》)、名小說家駱以軍、人類學家胡台麗、電視主播李四端、「立法委員」李慶安與蔡煌瑯、影評人藍祖蔚與聞天祥、爵士樂評人蘇重、歌手孫燕姿與周華健等等。此外,書中還收錄了來自兩岸三地以及韓國、日本、美國等地星迷的網絡創作,讓人見識到星爺的影響力之外,更訝異於網絡世界裡存在著一個如此富有創意和生命力的星迷社群。

事實上,《我愛周星馳》從一開始就標榜著有別於一般瘋狂追星的寫真書。它以漫畫雜誌的大開本,超過四百張圖片和十八萬字,「為網絡上的搞怪創意追根溯源,並針對持續發燒的周星馳現象,進行文化人類學式的觀察」。

這本由台北「商周」於2004年12月配合《功夫》上映出版的書,第一次印刷一上市兩天就賣盡一萬本。接著,由誠品書店出版的讀書雜誌《好讀》,也推出《大話周星馳》的封面專題,請來兩岸三地文化人分析周星馳的電影和周星馳現象。然後,《功夫》票房頻頻報捷。可見星爺的魅力,是名人百姓兩相宜;我愛周星馳,儼然成了台灣的全民運動。這一波周星馳熱,固然是星爺個人魅力,加上哥倫比亞公司砸下的好萊塢超級大片規格的行銷宣傳;但台灣文化界的周星馳現象,《我愛周星馳》一書企劃製作人何穎怡實不能不記上一功。何穎怡是「商周」出版選書顧問,她的確有眼光,早在去年6月前,她就計劃出一本周星馳專書,懷著將周星馳「正典化」的企圖心,預定找出所有喜愛周星馳的名人發聲,把周星馳的文化現象放在應有的高度來討論。

於是6月間,她發出一封Email群組信,向各路名人邀稿。其間許多知名作家如駱以軍等,在知道預算不夠時,還堅持稿費不是重點,但一定要寫到自己心目中想寫的那一部周星馳電影。在雪片般交換穿梭的Email之間,最後集成十八萬字,也挖掘出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超級星迷。

台灣人認識周星馳,當然不是最近的事,就算要說,許多台灣人是看著周星馳電影長大的,也一點都不誇張。因為,自一九九○年代初,周星馳在台灣走紅以後,就住進了台灣人的家庭——寄生在普及率超過85%的有線電視頻道裡。台灣有好幾個全天播放華語電影的有線電視頻道,而周星馳主演電影的回放頻率超高,幾乎到了每時每刻都有至少一個頻道在播放周星馳電影的地步;他在電視上的搞笑身影,早已不知不覺地融進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

台灣的周星馳忠實影迷不在少數。近年台灣年輕人在網絡上流行的Kuso文化,簡單譯之即「惡搞文化」,更是深受周星馳電影的影響。Kuso就是以一種不正統、不按理出牌的方式,講述一件很嚴肅正經的事,又或者正經八百地討論一件窮極無聊的事。前者如國父成了「鐵拳無敵孫中山」,描述他因見清廷腐敗,前往大英帝國學習武功心法,以「五拳憲法」運功,而練成可以明足、明拳、明身的「三明主義」內功心法。而後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人在網上拍賣坦克、橘子等令人匪夷所思的物品,也有大量買家故作認真提問,在賣家和買家短短對談之中,大量引用周星馳電影對白,充分顯示無厘頭本色。

儘管如此,台灣的主流論述仍心照不宣地把周星馳電影視為沒水準、低級趣味。台灣接觸周星馳的電影,比內地早了好幾年,之前卻從未像內地那樣,在文化論述上吹起周星馳旋風,把無厘頭奉為「後現代」解構與顛覆的經典。台灣資深傳媒人林照真認為,這是因為台灣在大歷史的支配下,背負著沉重的文化包袱和認同危機,社會沉浸在悲情之中,難得輕鬆;而主流論述映照的是善惡、黑白分明的價值世界,電影或新聞中,總是將小人物塑造成悲苦、無助、善良,很少容得下像周星馳那種不勇敢、不正直、愛說謊的小奸小猾。他指出,台灣不見得非要愛上周星馳不可,但文化精英與知識階層羞於啟齒,才真耐人尋味。

台灣傳統主流所崇尚的知識、文化、正統等價值,的確與周星馳電影裡小人物的處世觀大相逕庭。後者是一種典型香港市井小民的生存哲學,反智、反深刻、反崇高,善惡美醜、小人與英雄界限模糊,與黃霑「寧為真小人,莫做偽君子」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香港精神。不過,在網絡時代到來以後,台灣的新新人類也已悄悄地革了傳統的命。

台灣知名性別研究學者何春蕤就形容,周星馳文化是很有「生產力」的文化實踐,那些挪用、改寫周星馳經典名句的年輕人,並不只是在模仿抄襲而已,而是把台詞挪移到完全預料不到的脈絡中,對周星馳的創意進行舉一反三的創意響應;他們對既有的社會文化成規本已進行著抗拒,而在周星馳的作品中找到了範例和靈感,也激發了他們搗亂顛覆之心。

任何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一旦完成,即不再專屬於作者,而有了自己的生命,可引起受眾不同詮釋,激發更多創意。由此觀之,周星馳的電影是有自己的生命的,衍生出年輕人的Kuso文化,引起近日台灣文化界的周星馳現象,就連之前文化界羞於承認愛上周星馳,不也是個值得探討的文化現象麼?

對一個這樣的創作者,我只能挪用他的經典名句:「靠,I服了You1

作者:張紫蘭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gushi_3.php?id=4587&s=1201679635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