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活小常識 - 9月小心食源性疾病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食品安全

9月小心食源性疾病

日前備受關注的“結石奶粉”事件再一次敲響了食物安全的警鐘,提醒大家關注的無疑是這類與食物密切相關的食源性疾玻有感染內科專家指出,預防該類疾病,除需要相關部門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外,對個人來說,遠離“生”、“霉”、“毒”的食品,講究進食衛生最重要。

在9月,正值食源性疾病發病高峰期,今年又恰遇學校開學以及教師節、中秋節,吃吃喝喝不停,尤其值得重視。

食源性疾病與食物污染有關

較早前,廣東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發佈,提醒各食品經營單位、快餐公司、集體食堂應特別加強食品衛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預防集體性食源性疾病發生。

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傳播的疾玻據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曾文鋌介紹,食源性疾病和食品的安全息息相關,其發生的第一個原因是食品污染,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生物性污染,以及重金屬、農藥等化學性污染;第二是食品添加劑、容器和包裝材料的使用情況;第三是不慎食用有毒食物。如果能從食品的生產、運輸、貯存、食用等方面把好安全關,那麼,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將會大大減少。

200多種疾病可經食物傳播

有傳染病專家指出,目前已知有200多種疾病可以通過食物傳播,已報道的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有250種之多,其中大部分為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其餘為毒素、金屬污染物、農藥等有毒化學物質。其中,腸道致病菌(約10種)是食源性疾病中最常見的生物致病因素,感染後可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和多種感染性腹瀉。而通過食品傳播的病毒主要有甲肝病毒等,感染後可引起病毒性腹瀉、甲肝等疾玻令人關注的是,食源性疾病具有發病突然、家庭呈多例感染、學校及幼托等集體單位表現為集體性食物中毒的特徵。

遠離“生”“霉”食物

有疾病預防專家指出,我國食源性寄生蟲病的發病率近年明顯上升,特別是有吃“魚生”習慣的地區上升幅度更大。據介紹,吃了未熟透的食物,可能會染上寄生蟲病,比如,一些國家的人喜歡吃生小牛肉,其國民弓形蟲感染率可高達70~80;吃生魚片、魚生粥,易患肝吸蟲玻另外,霉變的食物也需要特別注意,因為該類食物所含的有害物質不僅能引起人體的急性中毒,還可能會導致癌症的發生,比如霉變甘蔗中的節菱孢黴菌產生的3~6肖基丙酸、霉變米面中的黃曲霉毒素等。

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曾文鋌提醒,對於一些本身含毒素的食物,煮熟也不能解決問題,如毒蘑菇、含毒素的海鮮等。此外,專家指出,中秋過節,市民收了很多的月餅、食物等,不能很快處理完,存放不當的話,可能會產生一些致病病菌,引起腹痛腹瀉,引發食源性疾玻

溫馨提示

預防食源性疾病3注意

廣東省食品安全網提醒,預防食源性疾病應注意3個方面問題:

1.保持廚房清潔,用來制備食品的用具、餐具必須清潔,洗碗池定期清潔消毒,接觸廚房用具的抹布每天消毒晾乾。

2.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刀、案板等工具及裝食品的容器要生熟分開,在冰箱內存放食品時,也要注意不生熟混放。

3.包裝食品要即時食用,購買包裝食品時要注意查看食品的保質期,聽裝、瓶裝的飲料和塑料真空包裝的各類小食品一旦打開包裝,最好即時食用,防止腐敗變質。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shenghuo_3.php?id=3095&s=1210327012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