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免疫力養生好過春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提高免疫力養生好過春

古人云「年年歲歲春相似」,人們在寒冬裡無不期盼著春的回歸。但近年來,或許是由於氣候的變化,每年春意都有所不同。今年新春伊始,我們就受到氣溫飄忽不定的影響,造成春季易發病患者的激增,人們在享受明媚春光的同時,不免平添了幾絲煩惱。帶著如何在春季養生的疑問,筆者走訪了著名中醫流行病及養生專家孔令詡和李俊龍兩位教授。

祖國醫學講究「天人合一」的理念,認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養生要順應季節的變化,所以有「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如是,則僻邪不至」的說法。而春為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故春季的養生特別重要。春季的特點是「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意即春季陽氣上升,萬物萌動,自然界生機蓬勃,天地孕育著生發之氣,一派欣欣向榮。然而,這萬物的生發卻不僅限於人們所樂見的繁花似錦,也意味著蟄伏了一冬的細菌病毒等一切不美好事物的蠢蠢欲動。中醫認為致病因素不外「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其中「風者善行而數變……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而春季在五行中對應於東、於風、於木、於酸、於肝……恰是風邪肆虐的季節。

具體到今年春季,自去年入冬以來,由於氣溫幾番驟降急升,使人們極不適應,很多體質虛弱者已經不堪其苦。專家們認為,春季發生的疾病多屬於外感,主要是感受外邪。由於大城市中人口密集,環境污染還相當嚴重,再加上交通便捷,人員流動迅速,感染及交叉感染不可避免,都使春季流行病的發生或爆發成為可能。中醫認為「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春季是容易得溫病的季節,為流感、流腦、肺炎、麻疹、猩紅熱等流行病的多發期,也是偏頭痛、慢性咽炎、過敏性哮喘等痼疾的易發作期。其實非典型肺炎這種病也並非洪水猛獸,主要通過空氣和接觸傳染,據國外研究認為,接觸傳染是主要傳播途徑,人們只要注意到這兩點就不必憂心忡忡,但應在發生持續高熱、乾咳且分泌物帶血絲、常規血檢白細胞不高或降低並與非典型肺炎患者有接觸史時要高度警惕,及時就醫。

預防春季疾病,首先在於加強鍛煉,使身體強健,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這不僅是預防春季流行病,也是預防一切疾病的不二法門。春季鍛煉應遵循「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的規律,因春季陽漸多而陰漸少所以晚睡早起,因動則生陽所以闊步於庭院,精神上要使意志充滿生發之氣,以順應天地間的生發之氣。總之,體魄強健是健康的根本保障。其次應注意在季節之交適時增減衣物,務必保暖,俗話說「春捂秋凍,四季沒玻」第三是合理飲食。春季,尤其北方的春季是一個乾燥的季節,又是陽氣升發、外洩的季節,容易得熱症。所以飲食上不宜太過辛燥,太過則助火氣。同時不宜過食油膩,因為痰火內蘊,外感之後邪易犯肺。最後還要注意盡可能少去公共場所,尤其要避免進入空氣流通不好的場所,老人、兒童尤須注意這點,即使自己居家過日子也要保證空氣流通。只要注意到這幾點,就可以大大降低罹患春季流行病的幾率。

如果不慎得病,應及時就醫。由於春季易發溫病,其表現多為熱象,需要用清涼藥予以治療,即所謂「治熱以寒,治寒以熱」。從預防的角度講,可以適當用一些偏於辛涼滋潤的藥物,如甘寒類的茅根、蘆根以及苦寒類的板藍根、野菊花等,這些都是清熱解毒的藥物,對於流行病有預防及治療效果。作為家庭預防措施,可以在室內用艾葉或醋熏蒸,或放置薄荷油任其揮發,都可以滅殺或降低空氣中病菌、病毒的活性,保持家人的健康。有條件時也不妨用金銀花、板藍根、蘆根各15克,加入去核去皮的大鴨梨一個煮水喝,清除了裡熱就不懼外邪的侵擾。另外,以杭白菊、金銀花、野菊花沖泡代茶飲,同樣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北京晚報)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