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愛情故事大全 - 報刊文摘·哲理短文精選(第七輯)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經典美文

報刊文摘·哲理短文精選(第七輯)

給我看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

童大煥在6月15日《中國青年報》撰文說,近日看到報上一則報道:名動一時的中國版歌劇《圖蘭朵》最近又爆出新聞,有人因為該劇組給出的每場500美元出場費「太欺負中國人」而憤然退出。退出者認為用低價出場費請一大幫中國最優秀的歌唱家,本身就是一種歧視———「中國人不能自降身份 」而更多的人包括主角仍然沒有退出,並且表示了他們的理由:此次《圖蘭朵》完全由中國演員出演,面向西方主流社會,是中國當代歌劇人才整體水平的集中展示———「這正是哪怕此次演出沒有錢我也一定會去的最大理由 」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報道。它把我們「自己內部」正反兩方面的意見都說透了,更客觀,更接近事實本身,也更有利於每一個讀者做出自己的判斷。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都在我們的眼前。

要在以往,這一條新聞可能會有下面的兩種寫法:第一種:只寫中國藝術家整體「衝出亞洲,走向世界」,隻字不提出場費的「不公平」。這當然是大大有利於激起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的。第二種:只寫中國藝術家受到的每場只有500美元出場費的「民族歧視」,從而掀起一輪新的民族自衛心理和「奮發圖強」情結。這兩種是我們在媒體上最常見到的方式,人們的熱情在瞬間高漲。然而這既不利於我們「走向世界」,關起門來自我陶醉也使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奮發圖強」。

今天,我們終於知道了,激起情緒是容易的,踏實進步卻並不簡單,腳踏實地所需要的,恰恰不是情緒,而是正反兩方面都說透,然後才能利弊權衡有所取有所棄、有所得有所失地取得一點一滴的成長進步。在人類前進的道路上,也是如此———真理的反面不是謬誤,而是另一個真理———至少也是幫助我們通達另一個真理的橋樑。真理並不在惟我獨尊的排斥異己中,而在文化的寬容裡

死路與活路

一次,我到河邊釣魚,遇到一捕蟹老人,身背一個大蟹簍,但沒有上蓋。我出於好心,提醒老人說:「大伯,你的蟹簍忘了蓋上。」

老人慈祥地看了我一眼,說:「小伙子,謝謝你的好意。但我想告訴你:蟹簍可以不蓋。要是有蟹爬出來,別的蟹就會把它鉗住,結果誰都跑不掉。」

有的人就很像蟹。記得某地發生大地震,有個小媒礦的工人誰也不甘落後,爭先恐後往外擠。由於坑道口太小,把出口堵死了,結果誰也無法逃生。而在附近也有一個小煤礦,隊長當時很鎮定,他大聲喊道:「大家不要擠 一個一個來。」他自己並不急於逃生,而是留在後面指揮。結果20多個礦工全都安全逃了出來,他自己也脫離了險境。

生活往往就是這樣:你不給別人活路,最終將會自斷生路;你給別人機會,其實也等於給自己機會。

摘自6月8日《新華日報》作者楊楚民

可以這樣掛鏡子

王小波講過一件趣事:有一天,他岳母來了,帶了一塊鏡子和幾顆釘子,讓王小波到衛生間裡掛鏡子。王小波介紹,水泥牆不可能壓進釘子的,結果只會是釘子釘不進,牆壁還落個大邪麻子窩」。岳母不信,說,我大老遠給你帶來鏡子、釘子,你試都不試一下,這是什麼態度 這使王小波想起了應該孝道尊老,應尊重別人的好意,於是在明知只有壞結果的情形下,仍然照岳母的意圖去幹。自然,結果是鏡子掛不成,本來光潔的水泥牆添了幾個大麻點。

王小波寫下此事,是為了反駁著名學者黃仁宇的一個觀點:「中國儒家的原則本是善意的,很可以做道德的根基。但是治理國家時,宗旨的善良不能彌補制度的粗俗。」他要說明,若要尊從儒家倫理,便只會違背科學理性,做「感情和權威的犧牲品」,辦不出好事。如果「讓我選擇道德的根基,我願選實事求是。」

這故事我初讀,頗覺有味。不料,沒過幾天,我母親也對我說,你的衛生間應該裝面鏡子。我的衛生間是早已貼好磁磚了,磁磚比水泥更不可能釘釘子掛鏡子。怎麼辦 是否有一種既尊重母親的好意與權威,又不損害衛生間磁磚的兩全其美的方法 我便向一個年輕的裝修工請教,這小工人對我說,這鏡子很好裝,有三種辦法:第一是用衝擊鑽鑽孔上鋼釘,最結實;第二種是用玻璃膠把鏡片粘上去,絕對掉不了;第三種,現在有一種移動塑料吸鉤,在光潔度好的磁磚、牆上可隨處吸穩固定,可以用來掛鏡子,您選哪一種

我按中庸之道,選擇用玻璃膠。果然,鏡子很理想地「掛」上了。我用現代科學把古代孝道保存了。

這使我眼睛一亮,「道德的根基」並非與「實事求是」之現代科學理性不可調和。 摘自6月13日《南方週末》作者朱健國

任其掙扎

朋友送給我一個蝴蝶的繭。據說那會變成一隻紫色的美麗蝴蝶。

一天,那蛹破了一個小口,我坐在桌子前,仔細地看著蝴蝶寶寶費力地掙扎著,想要破繭而出。好像母親分娩一樣,那個看不清形狀的小生命折騰了好幾個小時,還是沒有什麼進展。又過了一會,它好像筋疲力盡,停了下來。我決定幫它一把,於是把剩下的那部分剪開了一道口。小蝴蝶終於完全出來了。

然而,它沒有像我預料的那樣展翅飛翔。它戰戰兢兢地抖動著一對皺巴巴的翅膀,身體還像一個腫腫的小蟲。它始終沒有飛起來。它一直在我的桌子上,帶著那對紫色的、萎縮的翅膀和一個腫脹的身體哆嗦著蠕動,直到死亡的來臨。

後來,從朋友那裡得知,正是我的好心和性急斷送了蝴蝶美麗的生命。因為,自然設計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在蝴蝶破繭而出的掙扎中,它會把身體裡多餘的水分擠到翅膀裡,這樣,當它終於自由的那一刻,它才能擁有輕盈的身體和豐盈的雙翅。

我望著花園裡飛舞的蝴蝶,突然真正明白為什麼有人說痛苦的歷練往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痛苦和奮鬥,人生永遠不可能完整,就像沒有掙扎的蝴蝶,永遠不可能飛翔。 摘自《風流一代》第1期作者小野

一 粒 沙

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個參加長跑比賽的選手在走過一片沙灘時,鞋子裡灌滿了沙子,他匆匆把鞋子脫下,胡亂地把沙子倒出,便又急急地繼續往前跑。可是有一粒沙子仍留在他的鞋裡,在他以後的路程中,那粒沙子磨著他的腳,使他走一步,疼一步。但他並沒有停下把鞋子脫掉,抖出那粒磨自己腳的沙子,而仍是匆匆前行,在離終點不遠的地方,因腳痛難忍,他不得不止步,最後放棄了比賽。當他忍著揪心的痛把鞋脫掉時,他發現讓自己痛苦了幾天並放棄比賽的竟僅僅是一粒沙子。

看來,有時阻撓我們前進的不是高山、深淵,而是極細小的一粒沙子。為了避免一次輕微的指責,我們便編出謊言來掩蓋。於是從編造第一個謊言開始,我們便背上了兩個沉甸甸的包袱:「過失」與「謊言」。以後的日子,便常常為掩飾「過失」與「謊言」而不得不再造出新的謊言,從此自己便不得不在緊張、擔心、痛苦的歲月中熬過。那第一個謊言,就是一粒沙。

摘自6月8日《深圳商報》作者黃全喜

「鴨毛」不罵不會掉

漢語中有許多文字比較含蓄,然而時下這些含蓄代名詞在發揮其本意的同時也已成為許多腐敗者手下的掩飾之物。

許多單位領導批評下屬時不願直呼其名,而是常用「有的人」,「某些單位」等代名詞,這種批評不痛不癢,講者和顏悅色,聽者無動於衷,過後被批評者仍然我行我素。單位招待費高得驚人,原因竟是招待費各項規定中「一般」一詞用得太多,如規定「招待來客,一般不進飯店設宴,就餐標準一般在?元左右,上級檢查工作一般不允許就餐……」顯然,許多就餐者卻視作「一般」之外處理了。如果這裡的「一般」換成「一律」,那麼結果肯定大不相同。

《聊齋誌異》中有一則「罵鴨」的故事。有個叫張三的人因偷食了鄰居周小妹家的鴨子而長了一身鴨毛,他想盡辦法要保面子,可鴨毛就是不掉。直到一天夜晚,張三夢見一位老神仙講:「你這『毛帛須經過周小妹罵方得痊癒。」張三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好硬著頭皮如實告訴周小妹,經周小妹一頓叫罵,張三身上的鴨毛才脫落了。

在現實生活中,人難免有失誤,甚至犯錯誤,如果批評時只用「有的人」、「某些單位」等等,這樣一味姑息遷就犯錯之人,等到鑄成大錯,或許連懺悔改正的機會都沒有了,要明白許多情況下「鴨毛」不罵是不會掉的。

摘自6月7日《大眾日報》作者沈峰

情節廣告需要高境界

「我有新媽媽了———可我一點也不喜歡她。」畫面中一個挺可愛的女孩子揉著淚眼,委屈地甩開「新媽媽」的手,躲進自己的房間。可是當她早上起床發現新媽媽已經為她擠好了某種牌子的牙膏後 原意許是借此表現一種無微不至的「母愛」 ,竟立即覺得「其實她也沒那麼討厭」,從感情上接受了新媽媽。小孩子與後媽之間的「排斥性」在廣告裡,幾秒鐘就解決了,廣告時代的「高效率」,令人瞠目結舌。

「乾乾淨淨做人———中國人,奇強」,這是一則洗衣粉的廣告。可是聽起來,卻像是滌盡民族魂之糟粕,從而擔起民族興亡大義的宣言。「洗衣粉的「政治責任」可為重大非常。

情節廣告,煽情手段,這可說是電視廣告創意中較高較難的境界。牙膏能轉移對母親的懷念,洗衣粉能使一個民族「奇強」,靠食用油來滋潤夫妻之間的感情,以及送禮以盡孝道等等,都給觀眾一種小題大作、文不對題,對牛彈琴甚至感情被愚弄之感。

摘自6月4日《中國質量報‧名牌戰略週刊》作者牧原

作文為什麼不能說真話

《中國青年報》6月5日刊登記者專稿《關注中小學生作文》。文章認為,僵化的作文模式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更可怕的是塑造了中小學生的雙重人格。現摘錄如下。

「誰在作文中寫過假話 」在一次和中學生的交流會上,記者問在座的20多名同學,幾乎所有同學都舉起手。

許多同學都告訴記者,老師就喜歡一個框子套出來的作文。同一個題目的作文,如果不告訴你作者是誰,猛一聽,就像是一個人寫的。

一個參加了北京市聖陶杯作文大賽的女生,說起她的經歷。作文大賽的題目是:我最想生活的時代。「我開始寫的是,我最想生活在蘇格拉底時代,因為那時候思想非常自由。可帶隊老師告訴我這樣寫不行,太消極,不樂觀。應該讓人從你的文章中看到對未來的希望,要有一個光明的結尾。」「我知道,老師那麼教我,是想讓我能夠在比賽中獲獎」,這個女同學說,「雖然,那不是我想說的話。」

一個叫王禹華的同學說:「我們做作文,很少讓自己擬定題目。從小到大,老師出的作文題就那麼幾個,像『記一件難忘的事』、『那一次我……』、『雨中送莎、『師生情』,差不多每個同學都寫過好幾遍。」

小賀是個初二男生,有次寒假他和家人外出旅遊,在外省的一個小鎮趕集時,他看到當地有幾個稅務人員戴著墨鏡,對賣東西的農民又打又罵地要錢,十分生氣,就寫在作文中。結果作文本發下來後,被老師批改得一無是處。老師把小賀找去,說:「那麼多好事,你為什麼不寫 」老師還告誡他:「要是畢業考試時這樣寫,你就完了 」

智豬博弈

以下是博弈理論的經典案例:豬圈裡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邊處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一點食物。現在問:兩隻豬會採取什麼策略 答案是:小豬將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旁,而大豬則為這一點食物而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這就是著名的「智豬博弈」。

撇開道德因素,僅從技術角度談,「小豬」的策略是對的。但一個群體之中,假如「小豬」的策略總是對的話,那麼「大豬」就必將越來越少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有個辦法,其總體思路就是提高「小豬」的投機成本。如果讓「大豬」享受一定優惠,那麼「大豬」就有可能多起來了。

6月6日《羊城晚報》

應聘故事

即將畢業的弟弟決定報考國家公務員。公務員考試競爭異常殘酷。不過憑著真才實學,弟弟還是順利通過筆試,總成績在2000名考生中排名第8。

60名佼佼者緊接著要過面試關。弟弟沉著冷靜,旁徵博引,侃侃而論;考官們則面帶微笑,頻頻點頭,第三題,說說你最憤怒的一件事 弟弟沉吟片刻,脫口而出:「我最憤怒的事情是,如果我取得好成績,你們卻不錄取我 」

回來,弟弟向焦急等待的爸爸匯報應試情形。說到第三題,爸爸搖搖頭,說:「回答得太失敗,缺乏政治覺悟,立意不高。

發榜那天,我們如願以償地等到了激動人心的好消息———最終有6位考生被錄用,弟弟名列第5。

欣喜之餘,弟弟仍有些疑問,於是恭敬地討教主考先生:「我第三題的回答,不知您是如何評判的 」考官拍拍弟弟的肩膀,意味深長:「你說,一個連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都不敢挺身而出、據理力爭的膽小怯懦的人,你還能奢望他為別人、為集體、為國家、為民族做些什麼嗎 」弟弟說,這是一個對他影響很深,令他難忘的回答。

摘自6月6日《南方週末》,作者王艾薈

足球的黑與白

從1998年到2002年,為了世界盃,哪一個人不是前思後想左顧右盼,天上飛地下趕,窮有窮的折騰,富有富的花樣,四年鬧騰下來,彷彿一切都經歷過了,再也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誰不知道中國隊終於進入了決賽圈 誰不知道國際足聯主席每一屆只能當四年 真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等著看誰的眼睛瞪得更大,承接更多的足球魅力。

要做到遇事不驚不詫真的挺不容易。這些年的生活中,讓人不得不面對、不得不接受的醜陋的東西真是太多了。有的人是用雙腳活在足球裡,有的人則是用手活在足球裡;有的人將自己靈魂繫在足球上,有的人則是將自己心計繫在足球上,那些除了不敢用腳來美化足球,其它任何方式全都運用得天花亂墜的人,很少不是投機者。

當初將足球設計成黑白兩色的那些先生,是不是早就預見到了今天。當上屆冠軍法國隊和世界盃新秀塞內加爾隊在自然的綠色裡,舞動著這充滿哲學意味的小東西時,足球的潔白本質終於讓我如癡如醉。這時候的足球才是永遠沒有輸家的。足球需要的是兩隊人馬上了場,就能用生命所能煥發的種種能量,雄渾交響浪漫變奏。惟有這樣的足球,才是所有觀球者的幸事。

在抹不掉足球之黑的情況下,還可以選擇忘掉它。如果忘不掉,那就多看看白的一面,並且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注意提醒自己:如果世上沒醜陋,誰還會珍惜那來之不易的美妙。

6月6日《文匯報》劉醒龍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gushi_3.php?id=4515&s=1178524432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