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知識大全 - 亞健康,向高三襲來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亞健康

亞健康,向高三襲來

高三「流行」亞健康

亞健康心理是指上班族在高度緊張的工作環境中出現了情緒低沉、反應遲鈍、失眠多夢、白天睏倦、煩躁焦慮等心理狀態,有這種心理的上班族雖未患病,但已具有發生某種疾病的高危傾向。

亞健康心理本是從上班族身上提出的一個健康概念,現在卻向高三襲來。

高中學生一進入高三,就生活在大壓力、快節奏、反覆的自我認知、反省的環境中。不斷的考試,不斷的自我分析,使高三學生處於高度身心疲憊的亞健康狀態。而且,緊張的學習,沉重的心理壓力,極度的疲勞睏倦,有時使高三學生失去了對學業的主動把握。

上海的一項調查表明:半數高三學生受心理亞健康侵襲。上海某重點中學對本校及其他學校150名高三學生進行調查,有75.66%的學生自訴疲勞至極,63.82%的學生聲稱在高三學習重複中沒有新的收穫而心生厭倦,39.47%的學生每到考前就會焦慮不安。儘管多數學生絲毫沒有放鬆高考複習,但60%的學生坦言學習情緒始終無法高漲,最令人不解的是,無名的火氣很大,但又沒有精力發作。從高三學生對高三學習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關於亞健康心理的影子。

高三過來人如是說——

高三要連白加夜地讀書做習題,無邊的練習,無休止的考試,讓所有從高三走過來的學生都感到恐怖。高三學生常把以前的「七月」說成是「黑色的七月」,而七月的七八九這三天說成是「黑色七月」中最黑暗的三天!而2003年高考時間改在六月,高三的學生說:「今年的六月是黑色的,六月的七八九十是最黑的四天。」一位落榜的學生說:「每年一到那兩三天,我就會有莫名的心悸。」

高三在讀生這樣說——

我們處於這樣的高三環境中:每天五點鐘電鈴就響徹雲霄,接下來就是值班老師哨子的鳴叫,然後就是呼呼地起床,嘩嘩的水聲。15分鐘之後,教室裡白亮亮的燈光便從窗子裡倒了出來。教室裡人是滿滿的,倒記時牌上的字是紅紅的。到7點的時候,電鈴又響了,於是大家紛紛湧了出來。跑步上廁所的,跑步上食堂的,早飯必須在25分鐘完成。學校的大門是緊緊鎖著的,上面有一個紅底白字的橫幅:「距2003年高考還有58天」,兩邊還有一幅對子:「不下地獄,難登天堂」。

我們在高三進行亞健康心理調查時,讓高三學生用一句話給高三下定義。高三學生大都這樣說「高三是黑色的」,「高三簡直就像一所文化地獄」,「高三是大學的煉鋼爐」,「高三是讓人發狂的魔鬼」。從高三學生的自我表白來看,他們對高三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

我們認為,如果亞健康問題短期內不能消除,惡劣的心理最終會以「零存整缺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極限而爆發。

亞健康:來自人際交往

如果有了良好的高考複習關係,高三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合作活動等就會變得相當容易。

事實上,有的學校卻是從破壞人際交往開始高三安排的。高三一開始,每個學校都會對教師進行大面積的調整,有的甚至將原來三分之二的高二教師換下去,校長用自己認為信得過的「把關者」來接替。事實上,部分高三學生對高二教師十分依戀,甚至認為相當不錯,他們不理解:為什麼就不能教高三了呢?於是,學生由對面前的高三教師的不理解、不信任,發展到產生對抗心理。

在不斷的考試中,高三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護,在教師那兒、在學校裡面產生安全感。當高三教師自以為多年帶高三而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對學生缺乏尊敬,貶低其價值,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高三學生就會病態地感知這一切。這種情況下,學生就產生了壓抑感和消極情緒,以致師生關係日趨緊張。

高三學生也希望在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渴望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但頻繁的「動態管理」,不時的分層分班,使高三學生原有的同學關係被破壞。面對新的班集體,高三學生多少有些不適——好好的一班同學怎麼就被分開了呢?事實上,這種建立在競爭基礎上的分班,導致了人際關係的不適應、不融洽,甚至緊張。

一位高三學生感歎說:「在新的班級沒有一個可以談得來的朋友,心裡真的感到好孤獨。」成績好的學生一學期下來連本班同學的名字都叫不出來,生活的軌跡就是家門——校門——班門,沒有人際交往的空間!由於高三學生專注學習,正常的交往不夠,個別學生因競爭對手成績的提高又易引發猜疑、妒忌等不良心理。

高三學生與父母的關係問題,當前也顯得比較突出。高三學生和父母之間的問題就是時間和分數的問題。據我們的調查,家長最注意的是學生的學習時間,在應該學習的時間你學了沒有。如果沒有學習,家長便要督促;如果模擬考試分數不理想,家長就會以此為由反覆批評。

當學生用了很大功夫而成績低迷時,他們就會認為是父母給自己帶來並製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為這是一切不幸的所在。這就是為什麼有的高三學生會殺死親生父母。所以,我們認為,和睦良好的民主家庭會給學生提供一個溫馨的高考心理港灣,而專制式的家庭中不可能進行正常的溝通,會促使學生形成孤僻和專橫的心理。

亞健康:來自考試綜合症

一位高三學生說:「高三是考試的季節。高三老師們常說:『高三在考試中永生/高三以來每次模擬考我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害怕排名落後,要知道這會被分進差班的;害怕分數低於540分,要知道這是高考模擬考試的本科底線埃每次考試對我都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在考試前基本都睡不好覺,一想到考試心裡就非常緊張,總擔心下一門依舊會失敗,更可怕的是每次考試都讓我想起了父母的眼光,同村人的眼光,它們似乎變成一種巨大的壓力包圍著我。」

模擬考分數的威脅,集體中的排名、家長的擔心和自己莫名的猜測,讓這位高三學生「染」上了「考試綜合症」。

高三的考試分期考、月考、周考、科考。也就是說,每月五六門學科至少要考一次月考,每週要有一次周考,各學科要按照學科的進度進行一次不影響其它學科教學的學科專題考。除此之外,還有全市範圍內的模擬考、診斷考、提優考、大聯考和調研考等等。臨近高考,還要有讀卷考,就是模擬考試,還有一模二模三模四模之分。

每年各地的模擬考試一出籠,有的學校就把這些模擬試卷當作練兵的有效手段,不惜一切代價搞到,不惜一切精力組織考試、分析。我們對高三年級全體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有89.6%的高三應屆生和94%的往屆生感到「高考複習時間短、難度大,考試壓力重」;在問到為什麼而考時,學生淡淡地說:「為了讓家長滿意而考」,「為高考而考」。「考試給你帶來什麼?」高三學生大都認為高三的模擬考試給自己造成了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問題。

而考試之後還有更驚心動魄的事——動態管理。為了提高複習質量,排除複習干擾,有的學校就會按模擬考試成績排出名次,分出好、中、差班,儘管有的學校從高三一開始分的都是平行班級,但在摸底模擬考之後就沒有平等的班級存在了。一個18個班的學校就會分出8個好班——能考上一本二本的,4個中等班,其它的就是差班了。這被稱為「動態管理,分層教學」。

學生在這班和那班的「動態」中得到的往往是一種人格弱化和心靈傷害。按道理應該是好班配一般的教師教,而中等和平行的班應該讓經驗多的好教師教,但學校做的正好相反。因為好教師教差班,常常出力不討好;而好教師教好班,好班就會有保障。進入了高三差班,老師有時會嘲諷——有能力你上好班啊,同學也會輕視——他是差班的,甚至家長也時常埋怨孩子。差班的學生感到升學無望,畢業後無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感籠罩著他們。事實上,好班的學生也不容易,他可能考不好而下一次被分到中班,於是,好班學生也整天處於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而中班學生,他們處在大學和落榜之間,每次考試分析,任課教師都讓他們「使勁」,他們常常感歎:「勁」如何「使」才能提高分數?

而這種「按分劃班」造成的「動態」其實是一種不平等的競爭。有的班主任說:「如果不分好中差班,考上的學生可能更多。」

亞健康:來自情緒焦慮

穩定的情緒、積極良好的情緒反映,是高三學生提高成績很重要的因素,也是高三學生心理健康中值得重視的問題。如果教師上課不注意學生的情緒反應,考試中不注意學生的情緒表現,在和學生談話時不注意學生的表情成分,那麼教育和教學工作就容易造成失誤。

我們連續兩年對高三進行心理健康測試結果表明:列在前幾位的心理不適分別是緊張、煩悶、煩躁。當高三學生自己付出很多,成績不理想,生發持久的情緒低落,他們心中苦悶、身體不適、睡眠不足、不思飲食,甚至心情壓抑、沮喪、無精打采、懶於參加班級聯歡會,逃避參與運動會。可以說,連續的考試失敗、同學間的感情失和、緊張等是高三學生情緒不適的直接誘因。

在學習中情緒波動大的高三學生,其成績也相應地高低不定,他們會因一次考試失敗、情感受挫而一蹶不振,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特別是負性情緒的控制相對較弱,個體負性情緒表現為情緒高低不定,易怒,難以駕馭自己的情感。如一次考試失敗,一名高三學生很難從失利的陰影中走出,回家以後自殺;高三差班群體負性情緒又是校園集體事端的直接製造者。長期不良情緒積累太多,群體情緒一旦激發,很難受到理性與校紀校規的約束,為「朋友而戰」,為「義氣而戰」,等情緒穩定下來,又多是後悔不及。我們看到一些學校高三學生集體打架增多,而起因多為生活中小的摩擦。從調查可以看出,學生對高三學生活的評價認定的「充實」感很低,負性情緒明顯高於正向情緒,這和高考複習的背景很不和諧。

亞健康:來自挫折和貧困

高三學生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相當脆弱。目前在校高三學生基本出生於國家改革開放之時,成長於國家經濟發展之日,物質條件在逐步好轉。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可以說在學校「老師寵著」,在家裡「父母捧著」。全家的中心就是高三學生,他們有相當的家庭地位,幾乎沒有遇到挫折。

對高三學生來說主要的挫折就是大量的複習所帶來的考試失敗,或者說成績下降;其次就是人際關係上尊重方面的挫折,也有少量的是愛戀方面的。

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痛苦,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前者面臨學業、生活、感情方面的挫折,顯得無所適從,感到失去了生活的意義,甚至懷疑人生。

高考複習的日子裡,多數高三學生只能聽順耳話,聽不進不同意見,更不用說老師和同學的批評了。2003年提前高考帶來的挑戰,有的高三學生就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擔心受挫。消極的挫折應對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高三複習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會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亞健康問題了。

近年來,學費的提高讓一部分家庭貧困的高三學生又多了一份新的心理壓力。應該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手頭是有點錢,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讀高中讀大學。面對4千至7千元的高中擇校費,他們依然讓自己的孩子上高中。但是面對每年1萬多元的大學花費,這不能說不是家長們的一塊心玻這種情緒多少也傳染了高三的學生。

誰都知道,四年大學下來,少說也得四五萬。所以對於高三貧困的學生來說,考不上,自己難以解決當前的貧困狀況;考上,自己上學的費用又是以土地為生的家庭所難以承擔的。因此,貧困的高三學生不僅僅是高考升學的壓力,還有更沉重的經濟壓力,他們在高三期間的生活極其節儉,舊衣服、舊行李,簡單的飯菜,連一點補品都不敢買。所以,他們的心理問題也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尤其是學業成績不理想,家庭經濟又很困難的「雙困生」,心理負擔更重。模擬考試的成績一次次折磨著他們,他們自卑又自責,又不能走出家庭經濟條件的陰影。

一位高三女生說:「因為愛面子,我不願寫困難補助申請,我不願走在校園裡像貼上標籤一樣讓其他同學用特別的目光注視,而拮据的經濟又始終困擾著我。」

一位中學校長說,他們學校每年都要拿出近8萬多元錢來幫助貧困生。儘管這樣,大學的費用仍像大山一樣壓在高三學生的心上。事實上,他們有的也知道大學裡采勸獎、貸、勤、免、補」,廣開渠道,解決貧困學生的生活問題,但那滋味好受麼?這種「關懷」是高三學生能承受得起的麼?

高三亞健康心理的消除

注意高考複習考試原則 高三亞健康心理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考試壓力所帶來的。學校領導要懂得高三模擬考試的原則。一要將考試「考活」。就是要用考試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查漏補缺;用考試來調節學生的複習速度,而不是用考試來代替學生的複習;用考試來增強學生的信心,找到考試的感覺;同時,將以分數排名分班的考試成績分析轉變為對學生發展提高上的分析;將考試作為教師改革課堂教學的手段,使教師學會反思自己,做到自查自省自改。

教師要查課堂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明瞭,查教學的起點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查「講與練」的節奏安排是否妥當,查練習的選擇與梯度的設置是否合理,同時改掉只關注一部分學生而忽略大部分學生的教學行為,努力在每一個學生的心田里都撒下希望、自信的種子;要改掉脫離學生實際、預設「高難教學起點」,導致拔苗助長的教學行為。

二要注意考試的頻度,減少考試的次數。臨近高考,要能夠將各地的模擬試題降為學生的日常課堂練習,將教師選擇的日常課堂練習,化為小組的課堂討論性材料,讓學生在合作討論中輕鬆應對練習。要讓學生通過考試找狀態,通過考試找信心,通過考試「豐富」自己的錯題集。

設立心理服務室和高三熱線電話 對亞健康有的學校成立了專門的心理輔導室,有的輔導員每週都能接待四五名高三學生。

很長一段時間內,有些學校對亞健康的認識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療上,事實上,有嚴重心理障礙的高三學生畢竟是少數,更多的高三學生面臨成長與成才、情感與事業、日常生活事件的處理等問題,而這些亞健康問題,並不是嚴重的心理疾病,但又直接影響著高三學生的心理健康與高三學生的健康成長。解決心理上的亞健康問題應當成為高三升學考試過程中一項重要工作,高三年級只有引導學生正確處理生活中的一些心理問題,將發展咨詢貫穿於高三學生成才的始終,是一項非常繁重的任務,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

開辦系列心理茶座 我們覺得高三學生非高考性活動開展得太少了,他們一直沉溺於高考科目的複習和訓練,學校沒注意讓學生在教育性的活動中放鬆,這是亞健康流行的原因之一。學校不妨開設一些「心理茶座」,讓學生有交流和發洩之處。而高三課堂教學中也可以營造「茶座情調」,突出教師的人文關懷,營造溫馨課堂。課堂教學以清晰的目標引導學生,以精緻的講解吸引學生,以有效的過程充實學生,以合作的態度團結學生,以人文關懷感染學生,以使學生盡快適應高考。

高三教師應該在精講精練上做文章,這就是講要講在知識的缺陷處,練要練到能力的薄弱處,評要評到解題的規範處,成績分析要分析到做人的完善處。高三的班主任就要既教會高三學生關心成績,關心高考,又要讓學生學會關心國家大事,關心我們生存的社會,關心朋友,體諒父母,珍惜友誼,善待愛情,以熱情、積極、主動的態度介入社會生活,將書本知識轉化為社會實踐的能力。

構建家校和諧的良好氛圍 目前,部分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家長課堂中,加大了對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有些家長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主動調整孩子的心理狀態,高三學生就能更好地適應高考。

我們認為,亞健康心理教育的重點在學校。學校首先注意關心成績中等的學生,這些學生為了提高成績往往長期身心疲勞,亞健康是他們的主要問題。我們提議,家長和教師要與考生交朋友,給他們以關懷、溫暖和疏導,然後再根據知識不牢、方法不對、能力不夠等問題分別指導。

對教師我們認為,一輪複習,課堂教學以中等考生定目標、定過程、定方法、定練習,作業批改以中等考生為主,薄弱學科的作業一律實行面批,及時掌握中等考生學習情況,瞭解中等考生學習困難,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使中等考生的薄弱學科在經過一輪複習後,達到「中轉優」的目的,減少中等生的心理壓力。同時,在高中校園中營造寬鬆的心理氣候,形成人人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

亞健康:來自性愛心理

一位高三學生因做性夢產生性幻想不能自拔以至於萌發輕生的念頭。高三學生性生理的成熟後,常常渴望獲得異性的好感與承認,同時產生性幻想、性衝動。據調查,48.3%的男生和15%的女生產生過「性幻想」。對性幻想,他們內心裡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在性心理上,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當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緩解,便會出現性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鬱。

由於性教育的嚴重缺失,很多高三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的性反應,產生了恥辱感,把性與不潔聯繫起來,一部分學生對身體發育和性的話題羞於言談,趨於關閉封鎖。在這種消極情緒控制之下,高三學生就會封閉與外界的任何性心理交流,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徵兆。

我們認為,高三學生對異性的好感,希望在異性心目中確立良好的形象,獲得對方的認可是可以理解的。高三學生中的確有一對一對的男女同學相愛,這也可能是單純的、朦朧狀態下的愛戀。儘管這種愛戀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令人十分關注的問題。

有的人將高三學生的愛戀稱為早戀。我們認為高三學生年齡都在18歲左右,正值青春發育期,性發育迅速成熟,他們對愛情的渴望並不過分。儘管班主任大講特講不許談戀愛,說愛情不是高考科目,但高三學生仍然從各個方面開始自己的情感之旅。高三學生感慨地說:「高三本應該是高度緊張的時期,但卻是愛情的高發期。」等到高考前的兩三天,班上成雙成對的就會驕傲地出現在大家面前。事實上有的人就是在高三成就了自己的愛情。如果高三階段有了愛戀關係,最好不要介入性關係。高三的愛戀因考上和考不上、考南和考北的原因能夠真正走上紅地毯的畢竟很少,即使是考上同一所大學也有不成的可能。因此,高三學生要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係,以放飛理想、實現考學的目的為主,這也是家長和班主任一再強調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health_3.php?id=11327&s=1209485311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