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知識大全 - 養生要訣之順天時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養生之道

養生要訣之順天時

人生天地之間,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動不僅與大自然息息相關,而且受社會的制約和影響。這種把人體生理現象、精神活動與自然、社會結合起來考察人類生命規律的觀點,就是中國古代文化所特有的「天人相應」的思想,也就是宇宙萬物一體的觀念。

人生天地之間,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動不僅與大自然息息相關,而且受社會的制約和影響。這種把人體生理現象、精神活動與自然、社會結合起來考察人類生命規律的觀點,就是中國古代文化所特有的「天人相應」的思想,也就是宇宙萬物一體的觀念。從文字記載考證,最初人們的這種認識還是比較朦朧的,如《管子》書中這樣寫道:「人與天調,然後天地之美生。」這裡從天人關係中提出兩者協調一致的重要性。到了西漢初年,《淮南子》用人同天相比,發現一些類似之處,說:「頭之圓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天有四時、五行、九解、三百六十五日,人亦有四肢、五臟、九竅、三百六十五節。天有風、雨、寒、暑,人亦有娶與、喜、怒。」這種簡單的類比,自然沒有多少科學價值,但它試圖說明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兩者有一定關係,從這一點來說,則有某些樸素的唯物主義因素。《黃帝內經》的問世,科學地奠定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如《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裡說:「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素問·生氣通天論》裡說:「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這些論述非常清楚地闡明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現象,它們彼此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從而明確地指出宇宙的整體關係。

大家知道,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既各有其特點,又是互為聯繫而不可分割的,充分表現在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連續性方面。春天到來,氣候溫暖、草木萌發,東風解凍,蟄藏之生物又開始活動起來,整個自然界充滿一片新生氣象。到了夏季,氣候炎熱,一切植物長得十分茂盛,各種生物活動更加活躍,整個自然界顯現出蓬蓬勃勃景象。秋天來了,氣候開始涼爽,果實成熟,草木凋落,生物活動逐漸減少,整個自然界呈現一片清肅收斂景象。冬季一到,氣候變得寒冷,植物枯萎,泉水冰凍,許多小生物都蟄藏而停止活動,整個大地好像封藏起來一樣。似這春溫而生,夏熱而長,秋涼而收,冬寒而藏,雖然四季有各自的特點,但實質上卻又是不可截然劃分的整體。因為有了春溫而生,才可能有夏熱之長,秋涼之收,冬寒之藏。可見,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變化是有連續性的,每個季節總是在前一個季節的基礎之上發生發展起來的。沒有溫熱,也就無所謂寒冷,沒有生長,也就無所謂收藏。這裡我們僅以氣候為例說明宇宙是一個普遍聯繫著的統一整體,萬物之間彼此密切相關,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轉化;萬物從天地自然而生,最後又歸於自然,反覆循環,無有終時。這是宇宙萬物的固有規律性。

人處於天地之間,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和自然界具有息息相通的關係。也就是說,人是受天地之間變化規律支配的,自然界中的一切運動變化必然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唐代醫家王冰稱:「不順四時之和,數犯八風之害,與道相失,則天真之氣,未期久遠而致滅亡」,「故養生者必謹奉天時也」。這裡的謹奉天時,就是指人們必須要順應四時,順應四時,不僅養生者宜遵循,即使是對於康復醫療來說,亦是不可忽視的一環。這是因為要達到身體的健康,必然要使人體的內環境與外環境相統一,只有內外環境平衡協調,才能保持生理活動正常。那麼,又怎樣順應四時呢?

要適應自然,避免外邪。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health_3.php?id=11630&s=1198287228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