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統一戰爭中最經典的戰役:薩多瓦戰役
在普丹戰爭後,俾斯麥開始了他統一德意志聯邦的第二步,著手孤立奧地利從而達到把奧地利趕出德意志聯邦的目的。當時對普魯士士和奧地利爭奪德意志聯邦具有決定性影響力的主要是俄、法兩個鄰國的態度,由於奧地利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反對俄國,因此俄國自然可以站到普魯士一邊。對於法國,俾斯麥允諾,戰後,萊茵河西岸的德意志邦國歸法國所屬,承認它對比利時的佔有權,法皇拿破侖三世不相信普魯上可以戰勝奧地利,也樂得隔岸觀火,於是表明法國將不會站在奧地利一邊。解決了兩大鄰國問題後,俾斯麥又與希望從奧地利手中奪取威尼斯的意大利簽訂了攻守同盟,規定如果普魯上與奧地利開戰,意大利必須同時對奧地利宣戰。
1866年6月14日,在俾斯麥的策劃之下普魯士與奧地利之間的戰爭終於拉開了序幕。一周後,意大利按照與普魯士簽訂的條約,也對奧地利宣戰。這樣,開戰之初,普魯士就利用與意大利的結盟,將部分奧軍吸引到南部戰場。普魯士方面的戰爭指揮官是總參謀長毛奇將軍,他利用發達的鐵路運輸系統,迅速將20多萬軍隊和近千門大炮集結到了薩克森和奧地利的邊境地區,完成了軍隊的展開。令俾斯麥萬萬沒料到的是,意大利的軍隊竟然不堪一擊,開戰沒多久就因失敗而失去了對奧地利的威脅力,這就使得俾斯麥想讓奧地利軍隊兩線作戰的計劃落了空,普魯上軍隊在戰場上的優勢已經不存在了,戰局變得難以確定。
毛奇這次對奧地利的作戰計劃是「分散行軍,集中作戰」,普魯士軍隊分成了兩部分,其中第一集團軍的10萬人由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親自帶領,從普魯士出入侵薩克森,再從正西進攻奧軍主力,另一個打擊力量是從西裡西亞出發的普魯士第二集團軍的10萬人,由普魯士王儲指揮,由北向南側擊奧軍主力,這個分進合擊的作戰計劃是有很大風險的,奧軍有可能先行擊破正面的普魯士軍隊,然後直接攻擊柏林。但毛奇的判斷是正確的,奧軍總司令貝奈德克被戰爭初期的慘重傷亡嚇壞了,心只想早些停止戰爭,根本沒做進攻的打算,他令奧地利軍隊在薩多瓦和克尼格雷茨之間修築了防禦工事,打算消極防禦。他的計劃只是阻滯普魯士軍隊的進軍速度,保證奧地利軍隊的主力撤過易北河。
戰役開始前,普魯士軍隊的指揮部並不知道奧地利軍隊主力的確切位置,但是毛奇對此有一個基本判斷,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7月2日,普魯士軍隊的偵察騎兵在薩多瓦近郊發現了奧地利軍隊主力。毛奇當即決定第一集團軍在次日對奧軍發起進攻,同時圖命令王儲的第二集團軍迅速向第一集團軍靠攏,按預定計劃側擊奧軍主力。偏偏這個時候兩個集團軍之間的聯繫中斷了,毛奇只得命令兩個傳令官快馬加鞭,連夜趕往30多公里外的第二集團軍司令部,把命令傳達給王儲7月3日早晨,一批普魯上士兵和軍官簇擁著4個騎馬的首腦站立在薩多瓦近郊的一個山頭上,中間的是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右邊是沉著而自信的毛奇總參謀某長,左邊是普魯士的戰爭部長羅恩和志忑不安的俾斯麥。在他們的眼前是比斯特裡茨河谷及周邊的大片荒原,一場決定命運的生死拚搏即將在這裡進行。
8時整,威廉一世的第一集團軍首先向奧軍陣地發起了攻擊,歐洲有史以來參戰人數最多、流血犧牲最慘的一仗就此打響了!這一天在此參戰的雙方人數共有45萬人之多。對於普魯士軍隊的指揮者來說,這是一場把握不定的戰鬥,普魯士軍隊自西向東對奧軍發起了正面攻擊,但遭到兵力佔優勢的奧地利軍隊的頑強抵抗,奧軍利用有利地形和炮兵的支援,很快就擋住了普魯士軍隊的進攻,而且還展開了反擊。在奧軍猛烈的反衝擊和密集炮火打擊下,戰到中午,普魯士軍隊連戰役預備隊也投入了正面攻擊之中,作為集團軍司令官的威廉一世曾請求先把部隊撤下來休整,但被毛奇一口拒絕了,俾斯麥多次把目光投向毛奇,毛奇一直顯得很平靜。毛奇對自己的部署信心十足,拒絕改變原定計劃,他之所以用第一集團軍去做正面的攻擊,就是要以此吸引和牽制奧地利軍隊的主力,好為第二集團軍的側擊創造有利的條件。
此時戰場上奧地利軍隊的形勢一片大好,普魯土軍隊已經竭盡全力,奧地利軍隊主動權在握,如果奧軍統帥貝奈德克使用奧軍的騎兵在此時發動一次堅決的衝擊也許能改變戰場上的僵局,將普魯士軍隊逐出戰場,但是過分謹慎的貝奈德克元帥
卻沒發起騎兵衝鋒以擴大戰果,奧地利騎兵作為後備軍始終按兵不動,白白放走這個取勝的良機。
下午1時,戰場上依然殺得難分難解,奧地利軍隊向普魯士軍隊發起了一波又波的猛攻,面普魯士軍隊只能竭力阻擋奧地利軍隊的攻勢。普魯士的將領們都在焦急地向東看,希望王儲的部隊出現。終於,站在山坡上的伸斯麥最先發現東邊的地平線上有一行樹林似的東西向薩多瓦移動過來,他向毛奇詢問這是怎麼回事,毛奇用望遠鏡觀察了一會兒後,神色莊重地向國王報告:「是王儲的軍隊到了,他們正在十分出色地分割奧軍,隆下已經贏得了這場戰役,而且也將贏得整場戰爭。
王儲的第二集團軍在最關鍵的時刻趕到了戰場,並馬上投入了總攻。從側翼殺來的普軍勁旅使毫無防備的奧軍整個陣線傾時陷於潰之中,普魯士軍隊則士氣大振。在普魯士軍隊的兩面夾擊下,奧軍各部潰不成軍,混亂中,奧地利的德魯維爾旅發動了一場自殺性的反衝鋒,這次衝鋒是薩多瓦戰役中奧地利軍隊最後的一次衝鋒,德魯維爾旅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
德魯維爾旅這次反衝鋒也為奧地利軍隊爭取到了時間,奧軍近18萬人的主力在被完全合圍之前撤了出去,隨著德魯維爾旅衝鋒的結束,普魯士軍隊也停止了追擊,薩多瓦戰役在傍晚時分落下了帷幕薩多瓦戰役奧地利損失了約5萬人,普魯上損失不到1萬人,可以說是大獲全勝。戰役之後,奧地利無心再戰,向威廉一世請求停戰。威康一世主張一鼓作氣拿下維也納,毛奇從一個軍人的角度,當然也希望乘勝追擊,不給奧地利喘息的機會。
但是伸斯麥的眼光卻遠大得多,認為將奧地利排除出德意志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普魯士要想統一德意志,下一個對手將是法國,那才是要對付的強敵,面不想使奧地利成為普魯士的死敵。而且現在真要和奧地利打下去,法國也絕不會再袖手旁現
在俾斯麥的堅持下,得勝的普魯士不僅沒有進軍維也納,反而與奧地利簽訂了極為寬大的和約,普魯上的盟國意大利在這次戰爭中也獲得了它的那份賞賜。奧地利從此退出了德意志聯邦,普魯士則成立了北德意志聯邦,向著德意志聯邦的統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