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巴頓分治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的根源所在

蒙巴頓分治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的根源所在

印度歷史故事

蒙巴頓分治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的根源所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各殖民地附屬國的民族獨立運動一浪高過一浪,印度人民也掀起了反英鬥爭的新高潮。英國皇家印度海軍在孟買和馬德拉斯等地舉行了起義;特倫甘納、克什米爾和孟加拉等地的農民武裝鬥爭也有了新的發展,其中,特倫甘納地區的起義農民在數千個村莊實行了土地分配;工人運動此起彼伏。英國艾德禮的工黨政府已明顯感覺到,英國經過長期的戰爭折磨,經濟實力大為削弱,再去大規模鎮壓印度的獨立運動確已力不從心,於是,也就不得不作出讓步。1946年3月,艾德禮首相派了由3名內閣大臣即印度事務大臣克裡浦斯、商務大臣阿歷山大、海軍大臣勞倫斯組成的特別使團到印度,同國大黨、穆斯林聯盟等政黨的領導人商談。以尼赫魯為代表的國大黨明確表示:談判的基礎是印度獨立,英印關係留待將來決定;制定憲法的權威機構是制憲會議。5月16日,特別使團提出對印度未來的設想:建立印度聯邦,掌管國防、外交和交通,其他由各省邦負責;擬定憲法起草程序;成立有各個主要政黨代表參加的臨時政府。該設想為印度各主要政黨接受。於是,同年7月舉行了制憲會議選舉,結果,296名議員中,效忠國大黨的占211名。這時,穆斯林聯盟撤銷了對設想的支持,它宣佈「借助直接行動建立巴基斯坦」。

  當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獲取獨立的希望還很渺茫的時候,印度的兩大教派——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教徒們聯合起來為獨立而鬥爭。但隨著最終勝利日子的臨近,兩大教派本來就有的潛在的矛盾開始公開化了。以印度教信奉者為主體的國大黨要求建立一個獨立的,統一的次大陸國家;而相對弱小的穆斯林聯盟擔心在統一的國家內受到印度教徒的歧視和壓制,則要求建立自己的國家——獨立的巴基斯坦。這是當時激烈衝突的主要癥結。另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其他小民族和小教派,在印度歷史即將發生轉折性變化的時候,紛紛爭取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各派之間的角逐非常激烈,由此導致了一系列的流血衝突,其中最嚴重的一次衝突中有8萬餘人傷亡。

  穆斯林聯盟堅決拒絕和國大黨合作,這正是英國人所期望的。為了防止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之間的任何妥協,英國人在1947年初通過自己的間諜機關挑起了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的流血衝突。1947年2月,英國政府發表了一個聲明,宣稱它將在「不遲於1948年6月實行把權力轉移給負責的印度人手裡」。如果穆斯林聯盟不加入制憲議會,英國政府將不得不「考慮英屬印度的中央政府的權力應該交給誰,屆時不知是整個交給某種形式的英屬印度中央政府呢,還是在某地區交給現存的省政府」,就這樣,建立巴基斯坦的可能性顯然被承認了。

  1947年3月24日,蒙巴頓勳爵宣誓就任英國駐印度總督。。蒙巴頓英俊瀟灑,風度翩翩,他在印度封建土邦王公中間頗具影響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東南亞戰區任職,並成功地塑造出自由的非殖民化人物的形象。此外,蒙巴頓與國大黨領導人尼赫魯之間的個人關係也不錯,他曾於二戰期間在是否關押尼赫魯的問題上持有開明的態度。艾德禮首相認為,蒙巴頓活躍隨後,能同各種人相處,是國大黨領導人最容易接受的人物,最重要的是他還有一位不尋常的夫人。

  蒙巴頓的妻子埃德溫娜.蒙巴頓出身於一個富有的猶太人家庭,年輕時她是個激進分子,曾經資助過英國極左派組織。她為人和善,性格溫柔,富有女性魅力。埃德溫娜愛好讀書,並且讀過尼赫魯的自傳,她與尼赫魯有著不同尋常的親密關係,以致引起國大黨內和穆斯林聯盟內部不少人竊竊私語,一些傳記作家還在書中描述了兩人的愛慕之情。不過,據尼赫魯的大妹妹在晚年的一次對傳記作者談話中說,埃德溫娜與尼赫魯之間的感情主要是精神上的,並沒有任何不軌行為。而蒙巴頓與埃德溫娜之間的感情很深,正如1952年,埃德溫娜給丈夫的信中所說:「我對你非常愛,非常忠誠。」

  艾德禮之所以派蒙巴頓出任印度總督,是幻想利用蒙巴頓個人的聲望以及他們夫婦與印度政要的特殊關係,最大限度地延續英國對印度的統治。然而,事態的發展超出了艾德禮首相的想像:各地方政府機構、各地警察甚至印度籍軍人在分裂情緒的影響下已經開始崩潰;英國文官們灰心喪氣,而且驚恐不安;尼赫魯和真納把每一件錯事都歸結到英國人頭上;總督的行政參事會已經取消,代替它的是9名國大黨領袖和5名穆斯林聯盟領袖組成的內閣,他們只在一點上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英國人應當退出印度。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印度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