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愛情故事大全 - 青春作伴好讀書,啟迪心靈喚日出——閱讀起始課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經典美文

青春作伴好讀書,啟迪心靈喚日出——閱讀起始課

青春作伴好讀書,啟迪心靈喚日出--閱讀起始課

趙謙翔

一、為何讀書?

1、讀錢理群書序《在閱讀好書中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

【閱讀要點】

1、錢先生既有「志同道合的欣慰感」,更有對嚴老師「有許多屬於他自己

的獨立創造與開拓」的由衷喜悅。一個著名的大學教授對一個中學語文老師作出如此真誠的評價,可見《青春讀書課》的沉重的份量。

2、「有什麼樣的教師,就有什麼樣的教育」——這句話讓我感到肩上膽子的沉重。「中學語文教育改革的成敗,全繫於語文老師的文化、精神素質和主動精神。」——這裡我緊緊具備「主動精神」而已,而「文化、精神素質」我則仍然欠缺,所以我將與同學們一起走進《青春讀書課》,在學中教,在教中學,共建我們的精神家園。

3、中學階段當然需要學習知識,但更要通過知識的學習,構築一片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即使帶有夢幻色彩,卻會為終生的精神發展墊底,成為照耀人生旅程的精神之光;而且可以時時反顧,是能夠反歸的生命之根」——你們正值花季。可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花都可以結果的,還有一種謊花,是不會有春花秋實的。這裡的關鍵就在於在開花的季節他們遭遇了精神的旱災。

「平面的生活」,是偏於肉體的,物質的,有時空限制的。這種生活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只要我們活著。我們只要有一天不吃飯,不喝水,我們就活不了成。這種生活固然很重要,但這是普通的動物也有的生活。而人的本質的生活是「立體的生活」(第二生活),精神的,心靈的生活,是超越時空的。我們正是要通過讀書,「在與創造人類與民族精神財富的大師、巨人的對話中,重新經歷他們在書中所描述的生活,自會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精神境界。」——不是與庸人對話,而是與大師和巨人對話,,擴展我們的精神生活面,提高我們的精神生活的質量,這將是多麼幸運的事情啊!

「『漢語家園』是『精神家園』題中應有之義:母語,是一個人存在的永遠的皈依。引導中學生感悟漢語之美,感受正確而自如地用漢語表達自己的快樂,建立與母語的血肉聯繫,將母語所蘊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紮在心靈的深處,並在此基礎上構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園。這是中學語文教育的根本,也是嚴老師這套讀本的歸結點。」——如果說常規式的課堂語文教學,是從「治標」入手,著眼於語文形式層面熏陶的語文課,那麼「青春讀書課」就是一種從「治本」入手,致力於語文人文層面涵養的語文課。它絕不亦步亦趨地追隨著考試和升學,但是這種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是完全能夠挑戰並超越考試和升學的!

2、解除疑慮:

讀書可以愉悅心情,不是加壓,是減負;

讀書可以開拓視野,不是束縛,是解放;

讀書可以激活潛能,不是複製,是昇華。

二、如何讀書?

1、採蜜式:採得百花蜜,釀就一家香。

2、自省式:取聖人之火,煮自己靈魂。

3、質疑式:有疑方有進,大疑則大進。

4、鑽探式:繩鋸木可斷,水滴石可穿。

5、輻射式:一石激千浪,聯想構新章。

6、四到式:

眼到【個個字認得,不可隨便放過。】

口到【一句一句要念出來】

心到【每章每句每字意義如何?何以如是?這樣用心考究。】

手到【魯迅:最通行的方法是添朱線。……如果在余白上再來試加記注,則讀書的功效,似乎更偉大。……倘將批評寫在余白上,當讀書的時候,批評的精神便常常覺醒著,所得似乎可以更多。

胡適:手到是心到的法門,沒有手不到而能成學者的。發表是吸收知識和思想的絕妙方法。吸收進來的知識思想,無論是看書來的,或是聽進來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們自己的東西。自己必須做一番手腳,或做提要,或做說明,或做討論,自己重新組織、申述、用自己的語言記述過——那種知識和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

三、典範導讀

1、精神的三間小屋畢淑敏

面對那句——人的心靈,應該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為博大的名言,自慚形穢。我們難以擁有那樣雄渾的襟懷,不知累積至那種廣袤,需如何積攢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雲霓?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國古話——宰相肚裡能撐船,也讓我們在敬仰之餘,不知所措。也許因為我們不過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懷有效仿的渴望,也終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寬宥了自己。

兩句關於人的心靈的描述,不約而同地使用了空間的概念。人的肢體活動,需要空間。人的心靈活動,也需要空間。那容心之所,該有怎樣的面積和佈置?

人們常常說,安居才能樂業。如今的城裡人一見面,就問,你是住兩居室還是住三居室啊?……喔,兩居室窄巴點,三居室雖說也不富餘,也算小康了。

身體活動的空間是可以計算的,心靈活動的疆域,是否也有個基本表達數值?

有一顆大心,才能盛得下喜怒,輸得出力量。於是,宜選月冷風清竹木瀟瀟之處,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

第一間,盛著我們的愛和恨。對父母的尊愛,對伴侶的情愛,對子女的疼愛,對朋友的關愛,對萬物的慈愛,對生命的珍愛……對醜惡的仇恨,對污濁的厭煩,對虛偽的憎惡,對卑劣的蔑視……這些複雜對立的情感,林林總總,會將這間小屋擠得滿滿,間不容髮。你的一生,經歷過的所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彷彿以木石製作的古老樂器,鋪陳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歲月飄逝,在某個金戈鐵血之夜,它們會無師自通,與天地呼應,錚錚作響。假若愛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溫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游弋,那是你得大福氣。假如恨比愛多,小屋就陰風慘慘,厲鬼出沒,你的精神悲慼壓抑,形銷骨立。如果想重溫祥和,就得淨手焚香,灑掃庭除。銷毀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讓一束聖潔的陽光,從天窗灑入。

無論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詐,請依然相信人類的光明大於暗影。哪怕是只多一個百分點呢,也是希望永恆在前。所以,在佈置我們的精神空間時,給愛留下足夠的容量。

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

一個人從25歲開始工作,直到60歲退休,他要在工作崗位上度過整整35年時光。按一日工作8小時,一周工作5天,每年就要為你的職業付出2000個小時。倘若一直幹到退休,那就是70000個小時。在這個龐大的數字面前,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始於驚駭而終於沉思。假如你所從事的工作,是你的愛好,這70000個小時,將是怎樣快活和充滿創意的時光!假如你不喜歡它,滿漫長的70000個小時,足以讓花容磨損日月無光,每一天都如同穿著淋濕的襯衣,針芒在身。

我不曉得一下子就找對了行業的人,能佔多大比例?從大多數人談到工作時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計這樣的幸運兒不多。不要輕覷了事業對精神的濡養或反之的腐蝕作用,它以深遠的力度和廣度,挾持著我們的精神,以成為它麾下持久的人質。

適合你的事業,白樺林不靠天賜,主要靠自我尋找。這不但因為相宜的事業,並非像雨後的菌子一樣,俯拾皆是,而且因為我們對自身的認識,也是抽絲剝繭,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難預知,將在18歲還是40歲甚至更滄桑的時分,才真正觸摸到傾心的愛好。當我們太年輕的時候,因為尚無法真正獨立,受種種條件的制約,那附著在事業外殼上的金錢地位,或是其它顯赫的光環,也許會灼晃了我們的眼睛。當我們有了足夠的定力,將事業之外的贅生物一一剝除,露出它單純可愛的本質時,可能已耗費半生。然費時彌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進你所愛好的事業。否則,鳩佔鵲巢,李代桃僵,那屋內必是雞飛狗跳,不得安寧。

我們的事業是我們的田野。我們背負著它,播種著,耕耘著,收穫著,欣喜地走向生命的遠方。規劃自己的事業生涯,使事業和人生呈現繽紛和諧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間精神小屋堅固優雅的要訣。

第三間,安放我們自身。

這好像是一個怪異的說法。我們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著自己,又住著誰呢?

可它又確實是我們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誤——在我們的小屋裡,住著所有我們認識的人,唯獨沒有我們自己。我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他人思想汽車馳騁的高速公路,卻不給自己的思維,留下一條細細的羊腸小道。我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搜羅最新信息網絡八面來風的集裝箱,卻不給自己的發現,留下一個小小的儲藏盒。我們說出的話,無論多麼嘹亮,都是別的喉嚨嘟囔過的。我們發表的意見,無論多麼周全,都是別的手指圈畫過的。我們把世界萬物保管的好好,偏偏丟了開啟自己的鑰匙。在自己獨居的房屋裡,找不到自己曾經生存的證據。

如果真是那樣,我們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風中就悄無聲息地坍塌了。它紙糊的牆壁化為灰燼,白雪的頂棚變作泥濘,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澤,江米紙的窗欞破裂,露出慘淡而真實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獨地在風雨中飄零。

三間小屋,說大不大,說小不校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棲息地,是智慧生靈的義務,每人都有如此的權利。我們可以不美麗,但我們健康。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莊嚴。我們可以不完滿,但我們努力。我們可以不永恆,但我們真誠。

但我們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築得美觀結實、儲物豐富之後,不妨擴大疆域,增修新捨,矗立我們的精神大廈,開拓我們的精神曠野。因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遼闊埃《心靈的日出(2)》

【思考題】

1 三間小屋各體現了怎樣的精神?

2 你目前有幾間這樣的小屋?

3 你最急迫要建築的是哪間小屋?

4 你建設精神小屋的藍圖是怎樣的?

5 你自己最得意的那間小屋是怎樣的?

2、三境界王國維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白話的中國(1)》205頁

附:

鵲踏枝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天長水闊知何處。

蝶戀花歐陽修

獨倚危樓風細細。望極離愁,黯黯生天際。草色山光殘照裡。無人會得憑欄意。

也擬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思考題】

1 你從前有過關於創業(今日的學業或未來的事業)境界的想法嗎

2你能盡量簡潔的語言來概括這三個境界的特點嗎?

3「三個境界說」最震撼你心的是什麼?

4「創業的三個境界」和「精神的三間小屋」是什麼關係?

【煞尾點題】

我在最初的板書「青春做伴好讀書」之後,寫上了「啟迪心靈()日出」。設問:括號中添上什麼詞最合適?有人答「盼」(僅僅是心理活動而已。),有人答「現」(似乎是自然出現的。),有人答「待」(未免有些消極。)最後落實到「喚」上,這可不只是心理活動而且是實際行動了。事實上,有的人心靈還處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有的則是微露曙光,有的也許已經升至早晨八九點鐘的高度了。因此,我們需要的是積極主動地「喚醒」我們心靈的日出,那途徑就是青春作伴好讀書,構建精神新家園,從「三間小屋」開始,以「三個境界」為上。

【現身說法】

坦言我與「三境界」的故事。第一次知道「三境界」,是在35歲左右。在函授大學的課堂上有一位馬老師對此作了闡釋,讓我心動而心儀。當時,我很遺憾自己沒有第一境界,因為那場文化大革命使我在高中二年便輟學進入「知識越多越反動」的荒蠻時代。但所幸我還有第二境界在:「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很早就成了我家中的一個字畫條幅。我這笨鳥開始起飛了,而且一個勁地飛。說來可笑復可憐,在我三十五雖那年,我第一次發表了一個豆腐塊文章,得了10元錢稿費,把我激動得夜不能寐。於是,我作了一首打油詩:人過三十五,嫩芽才出土。要想枝葉壯,還須多吃苦。

後來,我有幸邂逅了第三個境界:我的語文教改成功了,而我也隨之一夜成名!如今我大小也算個「名師」了,但何謂名師?我的理解:一是機遇好,一腳踩到了電門上,便一下子出名了。二是炒作出來的,這個來約稿,那個請講學,還有的不等你允許就把你安排上什麼顧問等等,你不想要也不行。但我深知,我這輩子是無論如何也成不了「大師」了。為什麼?就是因為我沒有經歷過第一境界!如今,你們正值人生最好的花季,又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你們在16歲(足足比我早了20年!)就知道了這「三個境界」說,你們太幸運了,太幸福了!我相信在你們中是一定會出大師的,而命運就把握在你們自己的手裡!

四、課後作業

讀書筆記:自選課堂典範導讀中的一篇或者兩篇,寫一篇讀書心得。三班和十五班寫在作文本上交到我,六班在本週日晚上6點前發到我的郵箱裡。

(2004-9-28 17:09:24清華大學附中 )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gushi_3.php?id=4511&s=1179993231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